錦屏縣彥洞鄉黃門村錐栗種植示范基地航拍圖
金秋時節,走進錦屏縣彥洞鄉黃門村的錐栗種植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錐栗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栗蓬綻開,露出飽滿油亮的果實。在彥洞鄉黨委、政府引領下,錐栗產業已形成“一核多極”發展格局,黃門村作為核心區,輻射帶動救民、瑤白、仁里等村發展標準化錐栗種植。目前,彥洞鄉已建成千畝基地1個,百畝示范基地6個,錐栗種植面積達6833畝,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裝”,變成了“金山”。
精準定位,鋪就甜蜜致富路。鄉村振興,產業為基。錦屏縣彥洞鄉地處山區,產業發展單一,村民增收渠道有限。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彥洞鄉“窮則思變”,積極深入調研、因地制宜、科學決策,2019年明確“冷涼彥洞·錐栗之鄉”發展定位,引進龍頭企業福建省建甌市水源九和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錦屏縣美栗侗人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稟賦、海拔氣候優勢、北緯26度生態優勢,通過“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大力開發錐栗特色產業,對錐栗產業進行全產業鏈開發,讓錐栗產業成為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
科技賦能,增強發展新動能。產業選準了,如何提質增效是關鍵。2020年以來,為滿足錐栗產業發展需求,該鄉充分發揮貴州省錦屏縣美栗侗人食品有限公司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并依托州林業局、縣林業局及州林科院,通過舉辦錐栗種植技術培訓,及時為栗農排憂解難,提升錐栗質量和種植效益。同時,積極對接貴州省銅仁學院,進行科技戰略合作,授予黃門村錐栗基地為碩士專業學位實踐基地,引入錐栗科研專家團隊,建立“黨建+科技”服務機制,推廣應用高產高優栽培技術,助力錐栗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錐栗產業注入強勁的科技動力。目前,已開展錐栗種植培訓14期,覆蓋種植戶1376戶,培養種植大戶46戶。
產業興旺,跑出增收加速度。產業興,百姓富。錐栗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綠了山野,更富了口袋,為周邊村民鋪就了一條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黃金路”。救民村的范菊小一家,便是這條致富路上實實在在的受益者。“以前出去打工,心里總是惦記著家里的90多歲母親。這三四年來,我們兩口子都在基地當管理員,收入穩定,還能照顧老人,心里踏實多了!”談起如今的生活,范菊小臉上滿是笑容。她和丈夫在錐栗基地實現了穩定就業,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資收入,還學會了錐栗管理技術,自己家中也種了錐栗。
范菊小一家的故事,只是錐栗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該鄉錐栗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帶動種植等多種方式,已有效輻射帶動周邊多個村莊的村民實現了收入增長。 隨著錐栗進入盛果期,像他們家一樣通過種植錐栗實現增收的農戶越來越多。基地采摘高峰期日吸納100多人務工,月發勞務報酬超20萬元。越來越多村民從“外出務工者”變“家門口就業者”,既增收又聚人氣,為鄉村注入強大活力。
彥洞鄉的錐栗加工廠航拍圖
產業延伸,擴容賦能激活力。為推動錐栗產業鏈延伸,彥洞鄉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搶抓中央定點結對幫扶機遇,對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爭取幫扶資金260萬元用于錐栗加工廠建設,還爭取省發改委以工代賑項目資金525萬元用于建設配套基礎設施。目前,彥洞鄉的錐栗加工廠主體建設和場地硬化已完成,預計今年10月試產使用。加工廠配備清洗、烘干、包裝等生產線,年加工能力可達100萬斤,預計年產值2000多萬元。此外,還計劃引進脫殼、烘焙、制粉等生產線,開發錐栗脆片、栗蓉餡料、錐栗酒等產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如今,一顆顆飽滿的錐栗,已成為彥洞鄉鄉村振興路上熠熠生輝的“致富果”。這條圍繞錐栗產業展開的振興之路,彰顯了黨建引領的強大力量,體現了精準施策的科學精神,融合了科技創新的時代動能,譜寫成產業興旺、農戶增收的“交響曲”。下一步,彥洞鄉將繼續厚植生態優勢,做足“山”的文章,做優做強錐栗等高山特色農業,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上持續發力,推動“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好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彭文源 王秀月|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