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據美國媒體The Sierra Sun網站報道,今年冬天美國人購買的滑雪裝備或面臨漲價,因為特朗普政府對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全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使得美國滑雪裝備的進口與本土生產成本雙雙攀升。
報道指出,關稅作為針對進口商品征收的稅種,雖然是由進口商向政府繳納稅款,但成本往往會層層轉嫁。企業可能將部分或全部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其他商業伙伴,或者直接減少進口。關稅的經濟連鎖效應復雜深遠,不止影響消費者價格,更影響本土制造業和國際貿易關系。
因此,對于美國的滑雪者來說,購買裝備便會受到影響。美國太浩湖山地運動用品(Tahoe Mountain Sports)發言人透露說:“根據供應商的消息,受關稅影響,今年秋冬季商品價格漲幅預計在5%至20%之間。從護目鏡、頭盔到雪板、雪鞋,大部分商品都會因關稅而漲價。”
深感壓力的遠不止這一個品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給整個美國滑雪產業都帶來了嚴峻挑戰。“由于供應鏈問題,部分服裝和裝備可能停產或缺貨。”鄉村滑雪屋(Village Ski Loft)的辦公室經理凱莉·里夫斯說,“這是整個行業每天都要面對的無從規避的困境。”
然而,價格上漲及貨品短缺并非行業面臨的唯一難題。斯塔特·豪斯滑雪和自行車店(Start Haus Ski & Bike Shop)的負責人利·德克斯特無奈地表示:“我們看到全品類價格上漲,還遭遇了物流延遲、政策混亂、指引缺失等問題,甚至還遇到了規則突變導致貨物中途丟失的狀況。”
報道還提到,或許有人認為解決方案很簡單,將滑雪用品制造業遷回美國就行了。但實際情況是,該產業鏈深植于美國以外的地區,基本上沒有遷回的可能。歐洲是滑雪產業長期以來的中心,大部分產品都產于此,近二十年來逐步向亞洲擴展。
美國目前缺乏規模化生產多數滑雪部件的制造業基礎,滑雪板使用的金屬刃口、底板材料等多依賴海外供應。盡管一些美國企業也設計和銷售滑雪裝備,但實際制造環節仍留在海外。即便是在本土組裝滑雪板的品牌,也同樣依賴全球供應鏈。
正如德克斯特所說:“我們經營的品牌大多從歐洲進口,無論是組裝好的成品還是零部件,都找不到合適的本土替代品。”他還補充說,總體而言,商家的業務多了新的物流壓力,商家在本就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更無法做出精準的預測。
報道稱,很少有行業像滑雪業一樣嚴重依賴僅持續四個月的銷售旺季。不僅如此,銷售的窗口期還與天氣緊密相關。如果初雪來得晚,尤其是錯過了圣誕節,滑雪業就會遭受經濟損失。此時再疊加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因素,無疑使經營雪上加霜。
那么,這些關稅最終會由誰來承擔呢?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還是所有這些群體都要承擔?太浩湖山地運動品發言人坦言:“很不幸,普通消費者以及美國的小企業可能會首當其沖地承受這些影響帶來的最嚴重后果。”
(編譯:高琳琳 審核:馬芮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