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2日電 (記者 鄒碩)10月12日,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的"2025年北京大學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論壇——聯合國與全球治理:邁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此次論壇是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全球治理赤字嚴重,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加快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積極發起全球治理倡議;今年恰逢聯合國成立80周年,面臨變革圖強的艱巨任務等多重復雜時代背景下舉行的,旨在以紀念聯合國成立80周年為契機,回顧聯合國的發展歷程,審視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思考改革和強化聯合國的方法和路徑,從而推進全球治理,為充滿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全球治理進程注入正能量,為強化聯合國,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減少全球治理赤字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來自國家機關、聯合國駐華機構、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0余位官員和專家學者以及100多位高校師生與會。
本次論壇設置了三個板塊,聚焦三個"新",即圍繞"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挑戰、機遇和變革"這一主題,聚焦對當下聯合國與國際組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其應對的最新思考;圍繞"聯合國與國際組織學術研究新進展"這一主題,聚集最近幾年來我國學術界對聯合國和國際組織開展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圍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人才培養的新探索"這一主題,聚焦中國為加強聯合國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撐的最新探索。這三個板塊構成政策、理論和人才支撐三位一體,旨在系統回應如何加強聯合國與全球治理—邁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這一重大時代課題。
在上午的會議中,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姜國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士其先后代表北京大學和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北京大學和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在國際組織理論研究和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領域的舉措和成果。
在嘉賓主旨演講環節,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理事長、生態環境部前副部長趙英民,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楊丹,中國聯合國協會副會長兼總干事胡文麗,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圍繞聯合國和全球治理這一主題先后發言。
在學術主旨報告環節,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從新結構經濟學視角系統闡釋了聯合國2030議程的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深入分析了從《聯合國憲章》到"聯合國全球治理憲章"的重大進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張寧則聚焦國際勝任力培養,提出全球治理人才培養的基本路徑和方法。
下午舉行的兩場平行論壇分別聚焦"聯合國與國際組織學術研究新進展"與"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新探索",體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導向的深度融合。在學術研究論壇中,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就集體安全機制改革、國際組織間合作、全球治理倡議實施路徑等前沿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在人才培養論壇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等十余所高校分享了各自學校在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實踐。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干事何昌垂等多位國際組織前資深官員做了精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