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4日電 為深入貫徹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2025年10月13日,第三屆江河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主辦,River期刊編輯部、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東亞地區辦事處、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IRTCES)協辦,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涉水國際組織的約130名中外代表參加會議,其中國外代表30余人。
會議圍繞"貫徹國家'江河戰略',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學術交流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管理等多學科領域,探討全球在江河治理相關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為推動構建"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范式提供學術支撐與合作契機。
中國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副司長鐘勇表示,中國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提出6大任務、24項舉措,全面推進國家水網建設、洪水風險防御、生態修復與數字孿生流域建設。近年來,中國大江大河治理成效顯著,幸福河湖建設全面推進,中國愿與各國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守護全球水安全,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中國經驗。
中國水科院院長彭靜表示,江河承載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記憶,建設"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是全人類共同的愿景,River期刊正是在深入實施國家"江河戰略"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期刊旨在積極推動全球江河治理知識共享與學科融合,為全球水科學界搭建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創刊3年以來,River期刊已被一系列國際權威數據庫收錄,國際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江河國際研討會作為 River期刊的旗艦活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維系江河健康生命力、促進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認知、創新技術與治理策略,為全球江河治理貢獻新智慧與新方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和駐中國、韓國、日本、蒙古國和朝鮮代表夏澤翰認為,面對氣候變化、生態退化等全球性挑戰,必須以系統性、包容性和可持續的方式加強流域治理,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他高度肯定了中國在江河保護與治理方面的成就和引領作用,并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繼續通過政府間水文計劃(IHP)加強與中國的水合作。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菲利普·顧博維爾表示,水是連接自然與社會的重要紐帶,各國應在政策、工程與治理層面形成合力。他認為中國在水治理和政策創新上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全球提供了重要參考。他呼吁全球水利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共享知識、強化協作,共同推動水科學與工程的創新發展。
River期刊主編阿西特·比斯瓦斯指出,當前科學技術迅速進步,亟需以創新理念重新定義流域發展和水資源管理。亞洲國家面臨降雨高度集中、旱澇并存的獨特氣候特征,應探索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儲蓄和調配雨洪資源的新技術與管理模式。他高度評價中國過去幾十年日新月異的發展,表示每次來到中國都能看到不一樣的中國,特別贊賞水利改革與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期待江河國際研討會繼續匯聚全球智慧,為應對未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挑戰作出更大貢獻。
Wiley中國區合作出版副總監黃佳怡表示,River期刊自創刊以來在學術影響力、國際作者來源與內容質量方面實現了快速提升,已被DOAJ、Scopus、EI等國際數據庫收錄,成為水科學領域備受關注的新興期刊典范。Wiley將持續應用AI技術、數據分析與開放獲取模式賦能學術出版,深化與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助力中國科研成果在國際舞臺上實現更高質量傳播。
韓國建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兌炅指出,近年來,中韓雙方在水科學、工程與環境研究等領域不斷深化交流與合作。江河國際研討會為各國專家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不僅進一步加深了中韓兩國在水領域的伙伴關系,也促進了全球專家在河流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理解與協作。
River期刊主編、中國水科院正高王浩,River期刊副主編、國際洪水管理大會主席斯洛博丹·西蒙諾維奇,River期刊副主編塞西莉亞·托塔哈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災害與風險管理中心主任小池俊雄分別圍繞"江河之自然""江河之工程""江河之賦能""江河之管理"作主旨報告,從不同視角探討江河治理的科學認知與實踐路徑。
在沙龍討論環節,多位國際專家對中國政府在推進江河保護治理和水利現代化方面的實踐表示高度認可。荷蘭代爾夫特國際水教育研究所教授約安娜·波佩斯庫認為中國在數字孿生水利領域的探索走在世界前列,為其它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贊賞中國在河流生態修復與保護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形成了系統的治理理念和成功案例;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奧利·瓦里斯指出,中國在水-能-糧紐帶關系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啟示。專家們紛紛表示,希望中國的創新探索與政策實踐能夠在世界其它國家推廣。
會議還舉行三場議題分會,分別聚焦水利與環境工程發展戰略、特大干旱協同應對、山洪泥石流災害應對,從不同角度闡釋"幸福江河""生命江河""安全江河"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