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口岸辦主任,省招商局局長黃河明圍繞“商務為民見實效 奮楫揚帆繪新篇”主題介紹了“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商務發展的總體情況。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德培,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杭東,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余立威,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本東回答記者提問。
黃河明:
“十四五”時期是福建商務在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建設消費大省、外貿強省、引資大省、開放強省,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五年來,我們扎實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胸懷“兩個大局”,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跳出商務發展商務,加快構建“大商務、大招商、大流通、大開放、大口岸、大會展、大合作”工作格局。面對多重挑戰,全省商務系統迎難而上、穩中求進,重大任務有序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這五年,我們著力激活力、惠民生,消費大省已成規模。順應消費多元化升級趨勢,打響“全閩樂購”品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全省消費市場擴容提質,消費“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擴容”。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0年的1.9萬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接近2.5萬億元,年均增長6.3%,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總量升至全國第8位。這是以全國第14位的人口規模支撐起來的,人均社零達到全國第4位。今年1—8月全省社零增長5.6%,累計增速持續好于全國。
二是消費“提質”。新型消費蓬勃發展,首店首發首秀首展綻放八閩,即時零售穩居全國第一梯隊,入境消費全面復蘇,網絡零售額、農村網零穩居全國第6、3位。電商主播大賽躍升為直播電商國家級標桿平臺。服務消費發展迅速,商旅文體健多元融合,“福建有口福”“一路山海一路歌”等IP深受歡迎;創新發展新閩菜,“一縣一桌菜”競相推廣,米其林、黑珍珠餐廳突破增長,閩菜聲量不斷走高。
三是福品“煥新”。構建福品推廣體系,實施“老字號+新國潮”雙輪驅動,“揭榜掛帥”創辦福品博覽會,泉州莆田鞋服、德化陶瓷、福安按摩器等暢銷全球。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投入國債及配套資金超120億元,帶動銷售超千億,惠及千萬消費者;精準擴圍我省特色優勢產品,家電、家裝補貼品類領跑全國,智能綠色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四是流通“提效”。福州、廈門入選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泉州、龍巖等4個城市開展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11縣區躋身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三坊七巷、廈門中山路榮膺全國示范步行街,縣鄉村商貿服務中心和便民商店實現全覆蓋,流通網絡更加健全。
這五年,我們著力提信心、增動能,外貿強省根基鞏固。始終把穩外貿作為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抓手,妥善應對疫情影響和外部沖擊,在強主體、優結構、拓市場、增動能等方面久久為功,全省外貿展現出超強韌性。
一是規模“進位”爭先。過去四年貨物進出口年均增長9.1%,好于全國1.1個百分點;2024年進出口規模近2萬億元。出口穩居全國第6位,進口升至全國第7位。2024年全省服務貿易較2020年增長62%,規模保持全國第8位。
二是主體“壯大”成勢。實施“助力萬企成長”行動,培育外貿主體超3.2萬家,較2020年凈增6500多家。民營企業扛起七成出口大旗,占比高于全國7.5個百分點,對增量貢獻超九成,成為穩外貿的中堅力量。
三是結構“優化”升級。產品端,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占比從2020年的37.8%提升至2024年的43.1%。鋰電池、鞋靴、竹制品、石材等多種商品出口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市場端,連續四年實施“福品銷全球”行動,累計組織近1萬家次企業參加800余場境外展會,全力開拓多元市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持續增長,東盟連續8年成為福建最大貿易伙伴。
四是業態創新突破。跨境電商綜試區實現全省全覆蓋,跨境電商海外倉總面積超230萬平方米,穩居全國前列。2024年,全省跨境電商出口躋身全國四強,市場采購、易貨貿易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三,新業態合計貢獻出口近兩成。
這五年,我們著力建機制、抓統籌,引資大省蓄勢顯效。堅持以“一盤棋”格局破壁攻堅,以“強磁場”生態聚勢賦能,以“新賽道”思維育新培優,凝聚全省招商引資合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在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統籌招商更有力度。成立省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掛牌運作省招商局,優化提升省投資促進中心,6個地市商務局加掛市招商局牌子,聘任首批省級招商顧問20名,統籌推進內外資一體化招商,“大招商、招大商”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風,形成了部門協同、省市縣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是“投洽會”更有高度。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成功恢復“一年一辦”,開辟金融資本招商新領域,已成為“投資中國”的標志性展會,“9·8”金鑰匙愈發閃亮。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擴大雙向投資 共促全球發展”為永久主題,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全球投資者深化務實合作的有效平臺。
三是“投資福建”更有亮度。舉辦全國、全球招商系列活動,建立異地商會常態化招商對接機制,大力推動閩商回歸。中沙古雷乙烯等一批重大產業外資項目落地。過去四年新設外資企業數穩步增長,共新設1.3萬家,實際使用外資173.3億美元;制造業占比從2020年的39.1%提高至2024年的47.1%,新設臺企戶數和實際使用臺資連續三年位居大陸首位。今年1—9月,全省預計實際使用外資約2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5%,持續好于全國。
四是服務保障更有溫度。建立外資“雙百”項目清單(百個重點促到資和百個重點在談項目),常態化舉行外資企業圓桌會議,落實好“清單+首席服務官”等服務機制,堅定企業在閩投資信心。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占比從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4.4%。“服務保障中沙石化福建乙烯項目”做法被收錄為“全國重點外資項目落地攻堅行動典型案例”。
這五年,我們著力謀改革、促合作,開放強省再譜新篇。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奮力爭創改革開放引領地。
開放范圍更廣。對內,創新升級開放平臺。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等獲批建設,成為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合作的“名片”。頒布《福建省開發區管理辦法》,推進全省開發區整合提升,成為在全國率先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部轉型為綜合保稅區的省份之一。開發區已發展成為產業最為集聚、開放型經濟最為活躍、區域發展帶動力最為強勁的開放平臺。對外,穩妥有序“走出去”。全力打造“福建投資”品牌,服務企業海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寧德時代、福耀玻璃、紫金礦業等一批閩企跨國公司海外影響力不斷增強。2021年—2025年8月,全省累計備案對外投資企業1175家,實際投資額126.5億美元。勞務派遣規模連續6年保持全國首位。雙向,持續構建雙循環重要通道。獲批240小時全域過境免簽政策,2024年入境游客較2020年增長58.9%,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91.3%。“絲路海運”航線從70條增加到148條,“絲路飛翔”航線從44條增加到73條。實施閩粵港澳“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廈門、福州先后獲批建設智慧口岸。晉江陸地港成為國內第二大陸地港。
開放領域更寬。牢牢把握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清零、服務業擴大開放等機遇,推動更多領域擴大開放。福州、廈門成功獲批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福州獲批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城市、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國家語言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等服務貿易試點示范多點開花,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蟬聯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功能區類第一名。
開放層次更深。福建自貿試驗區在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同時,列入全國首批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加快推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新型離岸貿易試點、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醫療器械全球保稅維修等一大批政策先行先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2021年以來,新推出創新舉措共有4批167項,其中全國首創93項,對臺特色24項,在全國復制推廣試點經驗1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3個。精心打造32個創新發展平臺,航空維修、燕窩進口加工規模穩居全國首位。
福建商務五年來的跨越發展,是“海納百川”的開放歷程,更是“敢拼會贏”的生動實踐。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商務部的支持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也離不開全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商貿及外經貿企業的苦干實干、奮勇拼搏。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科學編制“十五五”專項規劃,深化推進消費大省、外貿強省、引資大省、開放強省建設,以實干實效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作出商務新貢獻!
答記者問環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在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福建省作為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其在“十四五”期間的口岸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德培: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積極推動口岸擴大開放,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助力福建開放型經濟發展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口岸擴大開放成效顯著。福州羅源灣港區環下嶼島作業區擴大開放等3個項目獲國務院批準,福州黃岐港區擴大開放等4個項目通過國家驗收。羅源灣港區環下嶼島作業區服務福州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其中申遠新材料項目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年進出口量達80萬噸;黃岐港區對外開放,完成福馬“一日生活圈”建設的關鍵一環,有力保障了黃岐-馬祖航線的常態化運行。廈門客運港區五通對臺新建碼頭、泉州石湖港區4-6號泊位等一批口岸開放范圍內新、改建碼頭泊位通過省級驗收并啟用,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兩岸交流。
二是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力推廣“提前申報”“兩步申報”“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便利化措施。“離港確認”模式覆蓋全省港口,“智慧電訊檢疫”模式實現入境船舶“即靠即驗”。推廣“出口鋰電包裝智慧監管”業務場景,單批貨驗時間從48小時降至0.5小時。深化區域口岸合作,簽署閩贛兩省口岸區域合作協議,實現“福建口岸+江西腹地”更高水平協同發展,2024年閩贛海鐵聯運集裝箱運量13.59萬標箱,比2020年增長近2倍;實施閩粵港澳“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累計監管貨物貨值超110億元,惠及企業近5000家。
三是智慧口岸建設扎實推進。廈門、福州獲批國家智慧口岸試點,分別完成24項、21項試點任務建設。深化“單一窗口”建設,RCEP關稅政策智能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實現進出口享惠最大化,被列入商務部16個自貿協定數字化平臺向全國推廣。福州江陰港區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智能調度系統,推進智能化場景運用,實現港區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廈門建設全國首個海上運輸“單一窗口”,上線數字口岸平臺,實現“關、港、航、貿”一體化融合,幫助企業作業效率提升50%,年節約成本1.5億元。
下一步,福建口岸工作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開放強省建設,推動重點口岸開放項目納入國家口岸發展“十五五”規劃,優化口岸開放布局;深化智慧口岸建設,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發揮我省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增強口岸競爭力、輻射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福建日報記者:
9月27日,“購在中國·全閩樂購”2025福建悅購金秋消費季正式啟動,政企協銀多方聯動,開展超千場促消費活動,有效激發了國慶中秋消費市場活力,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全閩樂購”品牌,以及商務部門還做了哪些努力,促進消費穩中向好?
杭東: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決策部署,出臺一攬子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打響“全閩樂購”促消費活動品牌,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我們主要做了這些事:
一是打造“全閩樂購”品牌,激發消費熱情。2020年以來,以“全閩樂購”統領全省商務領域促消費活動,先后組織開展擴消費八大行動、消費促進年十大行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政銀企協聯動,每年舉辦“全閩樂購”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約萬場,營造了“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場景”的消費氛圍。
二是加強福品推廣,打造消費新名片。加強高品質消費品供給,持續做優福茶、福酒、“閩菜”等公共品牌。2020年以來,新認定“福建老字號”139家,獲得商務部“中華老字號”認定15家。支持打造“福品展示中心”,推動舉辦三屆福品博覽會,組織開展“閩貨華夏行”“福品銷全球”等活動,推動“福品賣全球、全球買閩貨”。
三是大力發展新型消費,激活內需新動能。發展數字消費,成功舉辦“中國電商主播大賽”,四屆賽事累計參賽選手超1.75萬人,直播帶貨超114億元,服務產業帶34條。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出臺《促進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1年以來共引進知名首店超700家。拓展入境消費,增設離境退稅特色門店,全省退稅備案商店數量已達253家,其中“即買即退”155家。
四是促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打造“美好生活嘉年華”“福建有口福”“一路山海一路歌”“福見康養”“八閩名賽”等系列服務消費IP。實施新閩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弘揚“山海融合·敢為天下鮮”新閩菜特色,培育3批超過500家閩菜館,福州、泉州積極創建“世界美食之都”,塔斯汀、華萊士、周麻婆等本土餐飲連鎖品牌不斷壯大,“米其林”“黑珍珠”“金梧桐”等美食榜單接連實現突破。
下一步,我廳將進一步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開展“購在中國·全閩樂購”系列活動,有序實施以舊換新,擴容服務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全力激活消費潛力。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面對廣闊的海外市場,商品如何高效“趕海”是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商務廳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采取了哪些措施,面對國際特殊的局勢,我們今后有哪些相關計劃?
余立威:
“十四五”期間,我省密集出臺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努力應對美國加征關稅、疫情等復雜嚴峻外部環境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助力外貿企業揚帆出海,積極拓展多元國際市場,努力實現福建外貿總體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態勢,有力支撐福建經濟發展。具體措施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施多元化布局,拓展外貿新市場。深化實施“福品銷全球”系列拓市場活動,持續鞏固歐美傳統市場,積極拓展“全球南方”等新興市場,累計支持近1萬家次企業參加各類展會超800場次,貿易伙伴覆蓋全球。“十四五”期間,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場出口年均分別增長10.7%、11.7%、15.7%、8.0%;與菲律賓、秘魯等11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規模居全國前三位。2024年,我省水產品、鋰電池、鞋靴出口分別占全國33.3%、27.4%、23.6%,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建,每5雙運動鞋就有一雙是“福建制造”。
二是強化新業態新模式,構筑外貿新通道。“十四五”期間,我省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助力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拓展福品閩貨出海渠道,我省已成為全國三大跨境電商貨源地之一,海外倉面積約占全國十分之一,我省縱騰網絡海外倉建設經驗做法入選商務部“首批優秀海外倉實踐案例”;聚焦對臺區位優勢,構建起“內陸-福建-臺灣-全球”物流新通道,福州、平潭、廈門三大對臺跨境電商集聚樞紐逐步形成,全國約九成對臺跨境電商貨物在我省集運。
三是創新金融要素保障,提升外貿新環境。這里有3個“首創”:
一是全國首創“單一窗口”+“小微信保”,對出口70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實現無紙化一站式投保、“免申即享”,累計支持小微出口企業近2.5萬家次,顯著降低企業出口風險。
二是全國首創外匯避險支持措施,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使用成本和門檻,累計支持企業近3700家次,其中小微企業占比近八成,有效幫助外貿企業抵御和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三是全國首創對金融機構支持外貿發展給予激勵,連續五年推動省進出口銀行設立外貿專項信貸額度,“十四五”期間累計發放外貿專項貸款4640億元,緩解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續深化“福品銷全球”活動,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重點拓展新興市場和優勢產業主題展范圍,探索支持重點境內商品出口展;充分發揮閩籍僑商僑青的作用,開展“以‘僑’為橋 采通全球”行動,推動閩僑買閩貨,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拓市場、穩外貿,推動福建外貿在“奮勇爭先、再上臺階”上有新作為。
央廣網記者:
“十四五”以來,福建在推進“絲路投資”、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化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有哪些特色實踐和亮點?
林本東:
福建是開放大省,閩商憑借著“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勇闖天下、勇立潮頭。“十四五”以來,我們每年制定出臺“絲路投資”政策,積極構建企業出海服務體系,組建成立“閩企出海”專業服務聯盟,上線運行“閩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鼓勵支持企業安全有序“走出去”,提升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水平,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1年至2025年8月底,全省累計備案新設對外投資企業1175家,中方協議投資額達到209.6億美元,實際投資額126.5億美元,分布在87個國家和地區,涉及批發零售業、制造業等17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對外投資每年帶動出口接近100億美元。外派勞務規模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本土跨國企業加速崛起。寧德時代全球產能布局提速,匈牙利、西班牙生產基地穩步推進,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紫金礦業在中亞、南美等地區加大投資,銅、金等礦產資源權益儲量躍居國際前列。福耀玻璃海外收入占比達42%,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建設11個生產基地,深度綁定特斯拉、奔馳等車企供應鏈。
二是境外園區建設破局見效。中印尼等“兩國雙園”獲批并加快建設,致力打造“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高地。境外經貿合作區布局更加廣泛,據不完全統計,福建企業已投資建設境外產業園區超40個,占地面積達到100多平方公里,為企業對外投資集聚發展提供載體平臺。
三是服務對外援助成果豐碩。累計承辦援外培訓項目超過200個,參訓學員超過5000人次,數量居全國前列。積極推進菌草技術國際合作,把菌草技術和國際減貧相結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落地,為推動人類減貧事業貢獻了福建力量。
下一步,省商務廳將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整合各方力量,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結合、境內境外攜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閩企出海”綜合服務體系,為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提供有力支撐。
國際商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為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福建省商務廳當前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劉德培:
“十四五”期間,我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以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發展模式創新為主線,持續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目前,全省共有省級以上開發區96家,核準面積815平方公里。2025年考評數據顯示,省級以上開發區貢獻了全省71%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67%的實際使用外資,64%的外貿進出口額。全省開發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投資規模企穩回升,對外貿易不斷拓展,土地利用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逐步增強,為建設開放強省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持續建設制度體系。以省政府令出臺我省首部《福建省開發區管理辦法》,為開發區管理工作立法賦能。制定《福建省開發區統計調查制度》、開展開發區綜合發展考核評價、出臺《關于加快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健全了開發區管理制度體系。組織編制福建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的區域布局、功能定位、管理體制和發展方向。
二是穩步推進設立調整。推動新設閩清經濟開發區,為個別尚未設立省級開發區的縣域補短板。指導新設廈門海洋高新區、寧德柘榮高新區,實現省級以上高新區設區市全覆蓋。推動廈門象嶼綜保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綜保區再優化,我省成為全國率先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部轉型為綜合保稅區的省份之一。
三是有序開展整合提升。近年來,我廳著力推動現有開發區整合托管,全省2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整合托管了周邊73個省級以下工業園區。牽頭組織修訂新版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按照國家部委通知要求,指導各設區市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為主體開展整合優化,并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上報106家開發區。通過本輪修訂,各開發區進一步明確管轄范圍、主導產業,全省開發區發展格局更加科學。
四是充分發揮載體功能。梳理開發區項目空間及招商重點,編制印發《福建省開發區招商指南》,組織召開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暨招商引資現場會。充分發揮開發區與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多區疊加效應,推動中印尼“兩國雙園”創新發展。引導重點產業向開發區集聚,全省83個縣域19條重點產業鏈(集群)均落地省級以上開發區。協同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污水零直排區”“美麗園區”建設。開發區的招商載體、開放平臺、產業集聚和政策優勢功能進一步顯現。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中辦、國辦及我省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制訂支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一攬子政策,促進開發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福建98.7都市生活廣播記者:
2024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完善縣域商業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村消費和農民增收,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當前,我省縣域商業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
杭東:
我省從2022年開始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主要任務是健全農村商品流通網絡,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雙向渠道;進一步加強市場主體培育,豐富農村消費市場。
一是從總體情況來看。2022年以來,累計爭取中央服務業發展資金4.7億元,我們共支持46個縣(區)建設縣域商業體系項目245個(其中商業網點項目98個、縣域物流網絡項目16個、縣域流通網絡項目22個、縣域產業發展項目108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1個),截至目前,已有228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從商業基礎設施來看。2021年全省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覆蓋率為84%,鄉鎮商貿中心覆蓋率為41.5%,縣級物流配送中心覆蓋率74%,通過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截至2024年底,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鄉鎮商貿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是從商品零售額數據來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從2021年的2804.79億元上升到2024年的3791.09億元,增長35.2%;2022年以來,農村網絡零售額始終位居全國第3位。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從2021年的357.1億元上升到2024年的638.1億元,增長78.7%,躍居全國第4位。全省鄉村人均社零與城鎮人均社零比從2022年的35.4%上升到2024年的41.0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
縣域的商業建設取得了明顯實效,進一步夯實了縣域的商業基礎,鄉村商貿流通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打造鄉鎮商業聚集區,發展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并鼓勵大中型連鎖商貿企業主動“下沉”,發揮資金和渠道優勢,推進農村便民商店標準化改造,更好地滿足鄉鎮居民日常消費等需求。我們還將出臺專項政策措施,全力推動縣區的商務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記者:
招商引資是撬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十四五”期間,福建省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有哪些突破?
余立威:
高質量招商引資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動力來源,特別是外商投資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以來,我省吸引外資質效不斷提升,全省招商統籌協調機制不斷完善。
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資。“十四五”期間,我省著力強化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先后出臺《福建省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若干措施》《福建省穩外資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四通四到”、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清單+首席服務官”、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協調等機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400多項,以更優環境支持企業發展,以更大力度引資穩資,讓外資企業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十四五”前四年,我省新設外資企業數、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金額均已超過“十三五”。我省外資企業以占全省企業數不到2%的比重,貢獻全省約1/5進出口額、1/5稅收。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資企業的增加值、主營收入、利潤占全省比重均約1/5。
二是推進內外資一體化招商。近年來,我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頂層設計,從無到有建立全省招商統籌協調機制。2023年,我省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同年5月,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2024年1月,省商務廳加掛省招商局牌子正式運作,進一步強化全省招商工作統籌,推進內外資一體化招商。省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兩年多來,持續推進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著力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機制,創新拓展招商方式,跟蹤推進招商項目,加強工作協調督促,打造“投資福建”品牌,扎實推進科學、精準、規范、有效招商,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地福建。2023年、2024年我省重大活動集中簽約項目分別達195個、246個。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引進落地計劃投資額10億元以上項目182個、計劃投資額3472.2億元,50個省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福建。
下一步,全省招商引資工作將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堅持把高質量要求貫穿招商引資全過程,積極主動服務,探索招商新模式,拓展招商新渠道,加大重點領域利用外資力度,打響“投資福建”品牌,推進引資大省建設,不斷提高我省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