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5日,“中外對話:深入基層,講好中國故事”國際參訪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舉辦。活動旨在探索如何將縣域發展的生動實踐轉化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故事,為構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探尋基層方案。
與會嘉賓合影
活動由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今日中國雜志社)、清華大學新華國際傳播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多國駐華使節、國際傳播專家與在華青年代表同國內學界、縣域國際傳播一線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并展開深度對話。
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今日中國雜志社)主任趙麗君,清華大學新華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張錚,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姚文藝,準格爾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韓燕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通過視頻致辭。
趙麗君致辭
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今日中國雜志社)主任趙麗君指出,縣域是中華文明賡續千年的基石,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如何將一個個生動具體的縣域故事,轉化為具有國際感染力、影響力的敘事,讓世界透過這扇窗口,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我們肩負的共同使命,也是我們此次參訪和交流的核心要義。她表示,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今日中國雜志社)作為綜合性國際傳播機構,將發揮橋梁和樞紐作用,與各地緊密合作,在平臺共享、內容共創、人才共育、活動共辦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共同打造縣域國際傳播的典型案例和特色品牌。
張錚致辭
清華大學新華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張錚強調,縣域是國際傳播的重要場域,而高校與智庫則是賦能這一場域的思想引擎,可以在戰略層面幫助地方厘清傳播目標、優化敘事體系;在實踐層面攜手地方融媒體中心,孵化具有國際表達力的內容產品;在研究層面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縣域國際傳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在人才層面,為基層培養高水平國際傳播人才。
姚文藝致辭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姚文藝表示,縣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微觀縮影,也是向世界展現真實中國的鮮活窗口。他指出,準格爾旗是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未來,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與準格爾旗的合作,不僅是生態治理的“接力跑”,更是國際傳播的“同心曲”。
韓燕致辭
準格爾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韓燕表示,此次活動是一次“以他者視角看中國”的觀察之旅,也是一場“以縣域實踐話文明”的對話之約。希望通過這場活動共同探索如何讓縣域故事成為國際傳播的鮮活素材,讓更多中國縣域的聲音,成為連接不同文明、促進相互理解的紐帶。
埃里克·索爾海姆視頻致辭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在視頻致辭中贊賞中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實現的綠色轉型。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綠色轉型中不可或缺的國家,其所做的事情具有撼動世界的積極作用。內蒙古作為綠色能源中心正處于這場轉型的最前沿和中心位置,其轉型探索對全球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呂諾·潘夏教授發言
車夢竹發言
法國學者布呂諾·潘夏教授分享了他對準格爾旗的長期關注。他認為,準格爾旗擁有悠久的農業傳統和與黃河流域的深厚淵源,多年的持續發展,使其成為綠色技術試驗的理想之地。這些探索為“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這正是法國高度關注的。法籍記者車夢竹結合四次赴準格爾旗采訪經歷,表示深入基層是了解中國的最佳方式,希望中法友誼在年輕一代中繼續發揚光大。
區縣代表進行案例分享
在案例交流環節,內蒙古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主任裴永耀,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顏韜,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融媒體中心主任王永杰,江蘇省蘇州太倉市融媒體中心主任朱慧分別從全域一體化傳播、“木玩出海”、“村超”走向世界、打造德企之鄉特色國際傳播品牌等角度,分享了講好中國故事的基層實踐與創新經驗。
與會嘉賓交流對話
《2025中國縣域國際傳播發展報告》發布
揭曉“縣域國際傳播創新案例”和“縣域國際傳播優秀案例”
與會嘉賓還圍繞“縣域故事 世界聽見”主題,就縣域國際傳播的核心理念、科學評價體系、創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中國縣域國際傳播的有效范式。活動還發布了《2025中國縣域國際傳播發展報告》,并揭曉了“縣域國際傳播創新案例”和“縣域國際傳播優秀案例”。
國際青年在準格爾旗實地探訪
活動期間,中外嘉賓深入走訪了暖水鄉砒砂巖整治試驗點、準能礦山生態公園、美稷·長河里夜未央等地,實地感受準格爾旗在生態治理與產業轉型領域的探索成果。(文/楊雙雙 圖/虞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