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6日電 10月15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舉行。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王守軍,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珠海校區管委會主任孫紅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國蓮,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日團,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基礎教育發展管理部部長張朱博,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申繼亮等領導嘉賓與媒體界、教育界代表共同點亮第七屆教博會倒計時燈柱,發布大會年度主題,正式開啟展會報名通道。發布會由孫紅培主持,并通過網絡平臺同步直播。
第七屆教博會以"匯聚·共享·創新——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將于2025年11月15日至17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據了解,本屆教博會展覽面積突破3萬平方米,近2000家單位參展,將舉辦論壇50余場、工作坊超千場,全方位展現中國教育創新的蓬勃力量。聚焦中小學科學教育提質增效、創新人才的發現與培養、新時代立德樹人與思政教育一體化創新、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協同發展創新、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與學校特色辦學、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八大領域,涵蓋五大板塊,即綜合展、專題展、區域成果展、高校成果展及系列論壇、工作坊、路演活動的配套活動,通過多層次、多維度的展示與活動,為教育創新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王守軍介紹,本屆教博會將進一步完善"展""論"結合的展示體系。區域成果展吸引了歷屆最多的省市級教育部門參與,全景式呈現我國近兩年的教育創新成果;專題展聚焦人工智能、科學教育、校家社共育等行業熱點,特邀教育AI、機器人、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參展;高校成果展匯聚72所高校,眾多頂尖理工科院校的加入,充分體現了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聯合中國教育學會召開首屆中小學科學教育大會,首次在教博會面向數百名教育局長舉辦高端論壇,首次開展科創路演活動。
林日團在致辭中表示,珠海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扎實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在珠海落地見效。珠海與北京師范大學的全面合作,已成為新時代產教融合、校地協同的典范。
自2018年教博會落戶珠海以來,這一盛會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教育創新平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珠海獨特的區位優勢為教博會構建"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創新生態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里,既能看到鄉村教育的扎實探索,也能領略港澳地區的先進模式;既能感受"人工智能+教育"的技術浪潮,也能見證"一帶一路"教育合作的豐碩成果。
第七屆教博會在傳承往屆優勢的基礎上,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強化互動參與、構建持續平臺、深化協同創新,進一步匯聚教育創新智慧、促進優質成果轉化落地,呈現四大亮點。
緊扣國家政策與時代需求,本屆教博會聚焦"雙減"背景下的科學教育"加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三大核心議題。兩大品牌論壇備受矚目:與中國教育學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小學科學教育大會",搭建全國性的科學教育資源共享與交流平臺;在全國具有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教育局長論壇"本次移師珠海,匯聚400余位教育局長,分享地方教育改革創新經驗,共商教育改革發展大計。
突破傳統單向展示模式,本屆教博會推動全方位雙向互動。《中國教師》雜志首次推出教博會專刊征稿,組委會支持多省市舉辦專題論壇,擴大開放式論壇與工作坊規模。現場打造的教育嘉年華,融合機器人競技、航空航天教育展品體驗等互動環節,將使珠海成為獨具魅力的"親子教育游"目的地。
教博會著力構建持續性創新平臺,推動校園長論壇、科學教育大會等品牌活動常態化運營。通過"云上平臺"持續開放精品資源,定期組織線上研討、地方巡展與校園長沙龍,打造"永不落幕的教博會"。
構建"政府+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國際資源"的協同創新生態,深化跨界合作,整合優質資源,為教育創新項目提供全鏈條支持。通過高水平國際交流活動展示全球教育資源與創新實踐,圍繞"留學中國"品牌搭建合作平臺,推動教育理念的國際交流與本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