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貴州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安順專場召開。“十四五”以來,安順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進“兩城三基地”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順篇章。
安順“十四五”時期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為:“一個歷史性跨越”、“兩個標志性突破”、“五個顯著性成效”。一個歷史性跨越,是經濟實力跨上新臺階,全市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兩個標志性突破,一是貴州航空產業城取得標志性突破,二是一流旅游城市取得標志性突破。五個顯著性成效,則分別為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城鄉建設成效顯著、改革開放成效顯著、生態文明成效顯著、民生保障成效顯著。
其中,安順在航空產業領域交出亮眼答卷值得一提。“今后大家坐的國產大飛機,會有越來越多的貴州制造、安順制造。”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尹恒斌在會上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和中航工業、中國商飛、中國航發等航空頭部企業關心支持下,安順成立了航空產業城建設指揮部,組建貴州航空產業城集團,舉全市之力推動貴州航空產業城取得突破性進展。尹恒斌介紹,目前安順已經成功引進航空裝備制造及其配套制造項目90個、總投資173億元;開工建設航空產業重大項目171個、總投資378億元。今年以來,全市航空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
上述斐然成績是安順從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的結果。一是整機制造。安順抓住歷史性機遇,積極爭取省級出臺支持貴飛改革發展政策,推動貴飛主機生產研制能力突破提升,順利建成112項目、安大鍛造產業園、安吉精鑄航空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航空產業鏈得到強化延伸,材料機加取得新進展,航空裝備制造、關鍵產業備份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體系完整、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航空主機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二是民機配套。安順創新謀劃建設民機裝備制造產業園,提升在安航空企業參與國產大飛機配套份額,進一步集聚產業生態。2024年,全市企業參與國產大飛機產業配套份額提升了280%,鍛鑄造方面配套份額更是高達70%以上。三是低空產業。安順大力發展低空飛行器裝備制造和場景應用。今年以來,廣州億航智能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在黃果樹實現常態化飛行,中航工業載人飛艇“祥云”AS700在“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完成西南地區首飛,鎮寧啟黔通航低空飛訓營地火熱運營,“打個飛的”游安順已成為現實。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安順探索打造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也獲得了一定的工作進展和成效。今年5月,安順已經出臺了《試點方案》,引進了一批優強企業,打造了一批應用場景,完善了一批基礎設施,全力推動低空產業釋放蓬勃活力。第一,成立了低空經濟發展指揮部,建立月調度機制,對照《試點方案》明確的20條試點專項,細化提出122項工作任務,定期調度、逐項落實。第二,圍繞“低空+制造、業態、場景”等重點,謀劃儲備低空經濟重點項目109個、總投資63億元。第三,聚焦低空旅游、教育培訓、應急救援等重點,大力推動應用場景多元化發展。今年以來,全市低空有人駕駛航空器飛行2328架次、飛行時長約458小時,無人機飛行約12.93萬架次、飛行時長約4.65萬小時。第四,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5G-A基站64個,建成起降點24個、國家級地面氣象站6個、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233套。鎮寧民用低空試驗試飛基地、中航工業花江峽谷大橋低空氣象外場實驗基地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第五,對包含無人機、直升機等低空飛行業態在內的新業態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明確。統籌相關資金5000余萬元支持低空經濟發展,聯動航空產業引導私募基金,支持無人機整機制造及相關配套產業項目建設。
據悉,安順還專門預留了2萬余畝工業用地保障項目建設;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航空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分別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爭取到單忠德、張彥仲、孫聰等杰出院士助力指導航空產業發展;出臺了21條人才政策措施,面向全國引進高層次、急需專業人才1630名,凝聚起建設貴州航空產業城的強大合力。下一步,安順將深化與中航工業、中國商飛、中國航發等航空頭部企業的對接合作,圍繞做強航空產業生態、完善航空產業鏈條、抓好航空產業招商等重點工作,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全力推動貴州航空產業城建設取得更大突破。(羅思揚|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