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技術激活千年翰墨 香港展出三維“體書”
一場以數字技術重構中國書法傳統的創新展覽“墨默等代”正在香港舉行,由青年藝術家岑逸少主導,將書法從二維平面拓展至三維空間,開創“體書”新范式,引發藝術界與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展覽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實時記錄書寫者的身體動態,并將其轉化為立體的筆墨軌跡。觀眾走進展廳,仿佛成為“行走的字跡”,在數字雕塑與沉浸式裝置中,親身體驗筆畫的力度與氣韻。傳統書法家羅澄波的單筆長卷《登鸛雀樓》與岑逸少在虛擬現實中創作的金色流光筆觸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使古典詩意在三維空間中煥發新生。
“體書”不僅是一場視覺革命,更是一次文化哲思的深度解碼。在《五行五德》系列中,藝術家以身體語言詮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將“金木水火土”與“仁義禮智信”相呼應,使抽象的精神理念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空間體驗。觀眾在十平方米的VR空間中穿行,感受“筆斷意連”的書法精神如何演變為一場建筑性的舞蹈。
此次展覽也是岑逸少博士研究成果“身體文法”理論的首次系統展示。該理論通過動作捕捉、VR建模與3D打印等技術,將身體動作轉化為數字書寫語言,探索書法作為能量流動與身體節奏的視覺呈現。這一突破性研究已獲得國際學術界的關注,為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全新路徑。
展覽選址香港,凸顯其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特地位?!绑w書”藝術既根植于中國書法傳統,又以科技為媒介向世界敞開懷抱。在VR作品《行云流水》中,觀眾以全身為筆、空間為紙的創作過程,恰如香港這座城市的文化縮影——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碰撞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獨特篇章。
“墨默等代”展覽不僅展現了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的賦能,也印證了中華文明在創新中不斷重生的生命力。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25日,期間將舉辦多場學術論壇與公眾工作坊,進一步探索傳統文化與數字科技的融合可能。(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