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容才行
國際政治舞臺從不缺乏戲劇性場面,但如果有人試圖將事關地區和平的嚴肅議程異化為政治秀場,則不免令人憂心。10月底,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將舉辦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據中國“觀察者網”10月7日的報道,當地時間10月6日,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援引三名匿名知情人士披露稱,白宮認為,特朗普是否出席10月26日至28日舉行的東盟峰會,取決于馬來西亞政府是否同意讓特朗普在峰會期間主持一場柬埔寨和泰國兩國簽署和平協議的儀式。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甚至還特別施壓峰會主辦方“排除中國官員參加該儀式”。報道稱,白宮是想通過此舉,來確保焦點集中在特朗普一人身上,同時意圖淡化中方在調解泰柬兩國爭端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但POLITICO報道又稱,白宮方面否認特朗普將出席東盟峰會與和平協議簽署儀式掛鉤。“總統確實在推動這項和平協議,但這并未被列為出席峰會的條件。”一名因話題敏感而匿名發言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柬埔寨媒體10月18日報道,在月底東盟峰會期間,柬泰兩國領導人將簽署和平協議,特朗普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將見證協議簽署。
上述混亂消息的幕后真實情況到底是什么,外界難以得知。但此事還是在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無風不起浪,上述消息不管真假,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領導人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執著追求存在某些聯系,從朝鮮半島到中東,再到如今的東南亞,其外交舉動常常伴隨著強烈的造勢色彩。與之相關的是,近期美國外交政策中展現出日益明顯的“交易性”與“表演性”傾向。更值得深思的是其背后的動機邏輯:為何一個遠離東南亞的域外大國,要對東盟兩個成員國間的和平進程表現出如此強烈的“主導興趣”?
和平不是真人秀,和平進程更非政治提款機。將柬泰兩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轉化為謀取政治資本的做法,既是對和平事業本質的誤解,也是對地區國家自主解決爭端能力的不尊重。真正的和平建設是潤物無聲的長期過程,而非鎂光燈下的瞬間輝煌。歷史經驗表明,真正的和平推動者往往致力于搭建包容性平臺,而非劃定排他性圈子。高舉關稅大棒強壓沖突當事方坐到一起簽和平協議,將簽署儀式轉變為政治秀場,不僅無助于沖突的根本解決,反而可能為未來的地區穩定埋下隱患。
美國官員近期多次高調宣傳特朗普本人和美國在推動柬泰停火上的“功績”,似有搶奪東盟和中國在促成柬泰停火中的作用和成績之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盟國家在地區事務中展現的“東方智慧”與中國臺前幕后低調但持久的努力。
東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沖突調解機制和區域治理模式。柬泰同為東盟成員國,其爭端本質上屬于“東盟家庭內部事務”,理應由東盟發揮主導調解作用。在柬泰邊境沖突的調解過程中,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秉持“東盟方式”——強調協商一致、不干涉內政、尊重國家主權原則,通過安靜外交促成雙方談判:在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主持下,柬泰7月28日舉行會談并同意從當日24時起“立刻且無條件”停火,結束兩國持續數日的邊境沖突。實際上,在過去數月,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在促成柬泰停火與力求實現長期和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這些國家并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在柬泰和平問題上,域外國家的角色應當是輔助性的、建設性的,而非越俎代庖甚至反客為主。美國若真心支持東南亞和平,應當尊重東盟的中心地位,支持而非削弱東盟的領導力。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和東盟的友好伙伴,真心希望東盟國家保持和平穩定,真心支持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旨在消弭國際沖突根源、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社會攜手為動蕩變化的時代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發展。這與東盟倡導的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東盟方式”內在相通。在推動柬泰和平方面,中國始終支持東盟發揮主導作用,在臺前幕后積極勸和促談,既不喧賓奪主,也不爭功諉過。中國的努力得到了柬泰馬等東盟國家的高度贊賞。
柬泰持久和平的實現,不僅僅是需要簽署一紙和平協議,更在于協議的執行、監督和長期和平機制的建立。這些工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地區國家的集體智慧,而非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將復雜的地緣政治、歷史恩怨和現實利益糾葛簡化為一紙協議和一個簽字儀式,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地區國家需要的是可持續的和平,而非僅僅是為了滿足某些國家政治需求的“作秀式、快餐式”解決方案。
總之,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沖突解決模式,深植于亞洲文化傳統,更符合地區國家的共同期待。和平進程的主導權應當牢牢掌握在柬泰兩國自己手中。域外國家若真心希望為地區和平作出貢獻,就應當尊重地區國家的自主選擇,以謙虛的態度提供建設性幫助,而非以救世主姿態強行介入。
展望未來,柬泰以及整個東南亞要真正邁向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美好前景,有賴于各國共同尊重地區國家主體性,維護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堅持開放包容的區域主義,摒棄零和思維,堅持互利共贏,抵制任何形式的地緣政治操弄。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會繼續與東盟國家一道,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包容普惠的地區安全架構,讓和平真正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