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27日電 10月26至27日,以"發展智慧灌溉 數智賦能農業節水"為主題的第四屆智慧灌溉大會在江蘇昆山舉行。百余位嘉賓通過技術研討、成果展示、實地觀摩等多元形式,共探智慧灌溉發展路徑。
近年來,我國智慧灌溉行業加速發展,在技術研發、設備推廣、應用規模上均實現突破。據統計,2024年我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6.38億畝,較"十三五"末提高12.5%,滴灌、微噴灌面積突破1億畝,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較"十三五"末降低4%。2024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0,智慧灌溉技術在主要糧食產區和經濟作物種植區的普及率明顯提升。
智慧灌溉通過精準感知、科學決策、智能執行實現農業用水精細化管控,顯著增強了農業生產抗旱防澇減災能力,為國家農業高質量發展及推動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致辭指出,我國農業正從"拼資源、拼投入"的傳統模式,加速向"靠科技、靠創新"的現代化路徑轉型,面對極端天氣多發頻發、水資源剛性約束趨緊的挑戰,用更少的水種出更多更好的糧,已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他強調要強化智能農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建設智慧灌溉技術熟化基地,搭建復合人才培養平臺,推動推進國家農業節水增效、糧食穩產高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王景雷介紹,灌溉所已圍繞"安全供水、精準控水、高效用水"進行智慧灌溉科技創新多維布局,在科研基礎設施方面,謀劃建設全國農業水效網,為農業水資源管理提供核心支撐;在關鍵技術裝備上,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與多年科研成果積極研發灌溉智能體,推動灌溉管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在協同創新上,牽頭組建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整合產學研用資源加速成果轉化,從全產業鏈出發推動農業節水增效、保障糧食安全。
昆山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高文偉致辭時表示,昆山已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推廣智能灌溉技術,通過智慧灌溉改造的農田畝年均節水20%以上。下一步將依托本地產業優勢,加強與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合作,打造智慧灌溉示范項目,為區域農業節水增效、保障糧食穩定供應提供縣域實踐樣板。
活動現場,嘉賓還前往成果展示區巡展,十數家涉及智慧灌排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的科研院所、企業展示農情監測設備、智慧灌溉系統、智能灌排裝備等技術產品。嘉賓了解產品應用成效,直觀感受技術變革。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聯合主辦,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復雜農業環境下農業節水全鏈條的智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