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27日電 由中影集團領銜出品的電影《志愿軍:浴血和平》累計票房已突破6億,累計觀影人次突破1584.5萬。
作為《志愿軍》系列的終章之作,電影《志愿軍:浴血和平》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宏大敘事與人物塑造的細膩刻畫之間達成巧妙平衡,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血有肉,充滿了動人的弧光:李曉(張子楓 飾)一路從聯合國會場走到鐵原戰場,又走上這一部的談判場,經歷與親人戰友的訣別之痛,她也從青澀變得愈發沉著堅強,蛻變為獨當一面的翻譯官;林月明(宋佳 飾)承受著病痛折磨,但她在談判桌上依舊字字鏗鏘,對敵人的一切挑釁予以有力回擊,堅守和平的熱望并為之奮斗一生;吳本正(朱亞文 飾)從最開始那個理想化的科學家淬煉成鐵骨錚錚的戰士,更加理解了武器對作戰的重要性,更好地投身于軍工建設之中;孫醒(陳飛宇 飾)始終帶著松骨峰三連的精神,扛住了一場場硬仗,也向敵人喊出志愿軍捍衛和平的決心,完成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曲生命的壯歌,他們的故事連綴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份不可磨滅的英雄譜。電影將鏡頭對準那段崢嶸歲月中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讓他們的無畏身影得以跨越七十余年,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影片對歷史的真實還原,構成了電影史詩質感的堅實基底。這一部在展開"邊打邊談"雙線敘事的同時,將鏡頭深入歷史肌理。上甘嶺戰役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再現于大銀幕時,依舊令人震撼,不少觀眾稱"看到黃繼光堵槍眼時淚目了,感覺歷史書上的文字多了一層溫度"。而坑道內智慧的較量、細菌戰中的殘酷與犧牲、"絞殺戰"下鐵道兵的驚人壯舉......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同樣隨著電影徐徐鋪陳,成為大銀幕上前所未見的奇觀,很多觀眾表示"看完電影大開眼界,了解了不少歷史冷知識""原來抗美援朝背后還有這么多令人驚訝的歷史"。影片對多線戰場的全方位描摹,對姚慶祥、史阜民等真實歷史人物事跡的真誠體現,匯聚成一幅更為完整立體的抗美援朝歷史圖景。
《志愿軍》系列三部曲歷經五年的打磨,陪伴觀眾走過三年光陰,不僅塑造了銀幕上的史詩故事,更與銀幕外的千萬觀眾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聯結,影片被很多觀眾稱之為是"三部曲情感的升華",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感受這堂"生動的歷史課",更有不少"銀發族"帶著家里的老物件前來,眼含熱淚,心生感懷,散場后也不忍離開。
在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日當天,電影官方發起了"給志愿軍們寫一封家書"的特別活動,聯動三部曲演員以及一眾上宣媒體、微博各領域賬號共同參與,號召大家將內心的崇高敬意與深切緬懷寄托于文字,以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彰顯對志愿軍戰士的致敬之情。此外,電影還與國資委聯動,與一眾中國軍工企業一同致敬軍工人,為大國重器點贊,讓觀眾看到昔日"吳本正"們為之奮斗的強國夢,已在今日的鋼鐵洪流中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