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際問題觀察員 陸達心
一、軍艦緝毒聞所未聞
今年8月下旬以來,美國以打擊販毒為由在委內瑞拉附近海域部署軍力。截至目前,美軍據稱共部署8艘軍艦、1艘核潛艇、近1萬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在波多黎各部署了10架F-35戰機,3架B-52戰略轟炸機在委內瑞拉近海徘徊。這種赤裸裸的軍事威脅,竟被特朗普政府冠以“打擊販毒”之名。為了找一塊遮羞布,美軍半遮半掩宣稱已擊沉7艘所謂“販毒船只”,“挽救了總計數十萬美國人的生命”。但奇怪的是,美軍6次擊沉行動沒有任何細節披露,實在難以讓人信服是否師出有名。
首先,美國的“法律依據”難以服眾。根據《聯合國憲章》和習慣國際法,對他國行使自衛權的前提是一國遭受到武力攻擊,美國所謂的“販毒”行為難道可以算作是對美國“武力攻擊”嗎?這無疑是公然踐踏《聯合國憲章》,嚴重違反國際法基本準則。
其次,法外處決世所罕見。特朗普在未經國會授權情況下,動用軍艦打擊所謂“販毒船只”,事先也沒有進行喊話、警示射擊等常規程序,說美國在光天化日之下大開殺戒也不為過。
再者,單邊緝毒肆意侵犯別國主權。打擊跨國犯罪和毒品販運應在恪守各國主權平等原則基礎上,根據有關雙多邊條約,開展執法司法合作。美國直接單方面定義“恐怖分子”“毒販”,違反了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威脅對他國使用武力的基本國際義務,嚴重影響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和平與安全。
二、背后圖謀昭然若揭
自“門羅主義”誕生之日起,美國就一直將拉美視為自家“后院”。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今天,美國仍秉持冷戰思維,在拉美地區假借“反恐”“禁毒”之名,行軍事干預、政治操控、經濟制裁之實。美國此番陳兵加勒比海可謂司馬昭之心世人皆知。
其一,依靠大棒鞏固西半球霸主地位。特朗普一任,美國政府曾炮制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暴政三角”說。特朗普二任收縮戰線,把戰略重心放回西半球,再次對拉美和加勒比異已施以重手。此次美發動“禁毒戰爭”,目的就是為了展示對西半球說一不二的絕對控制權,尋機干掉“反美刺頭”,同時防止其他大國在拉美地區擴大影響力。
其二,控制拉美資能源富集國。美國的壟斷資本和金融寡頭從不放過世界任何一處自然資源富集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拉伯之春”乃至當前的烏克蘭危機概莫能外。特朗普扮演俄烏戰爭調停人角色,絕不是為了什么和平,部分原因也是看中了烏克蘭的豐富資源。美國歷史上曾長期獨霸委內瑞拉石油,對委內瑞拉左翼政府將其收歸國有心有不甘,魯比奧等超級鷹派早已對委內瑞拉磨刀霍霍,妄圖重掌美國對全球能源主導權與關鍵礦產控制權。
三、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強烈譴責
美國的霸權霸凌行徑在國際上和美國國內都引發巨大反對聲浪。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地區大國和古巴、尼加拉瓜等左翼國家明確反對美國軍事威脅。美洲玻利瓦爾聯盟強烈譴責美國在加勒比海升級軍事行動。在大多數成員國支持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發表聲明,表達對美國軍事部署的嚴重關切,呼吁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中國、俄羅斯、伊朗、白俄羅斯以及“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小組”譴責美國嚴重侵犯他國主權安全和發展權益,嚴重違反國際法,威脅地區和平與安全。聯合國安理會當月輪值主席國俄羅斯呼吁美國立即停止對委內瑞拉施壓,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聯合國人權專家小組也發布報告,譴責美對委軍事威脅。
在美國國內,民主黨眾議員、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吉姆·海姆斯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制作的電視節目《面對國家》(Face the Nation)上公開稱,“國會什么都沒有被告知”,特朗普在加勒比海炸毀船只的行為是“非法殺戮”。民主黨參議員、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杰克·里德表示,特朗普政府沒有對襲擊提供任何可信的法律依據。甚至在共和黨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藍德·保羅批評稱,特朗普政府企圖繞過國會對外宣戰。美國民間更是批評聲浪洶涌。大量網民留言批評美軍“濫殺無辜”,指出打擊地點距離美國海岸2500英里,快艇根本無法抵美。有識之士早已指出,委內瑞拉并非美國毒品主要來源地,美對委打擊是另有所圖,目的就是為了攫取委石油,美政府對委“運毒船”指控與曾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出一轍,都是欲加之罪。此外,還有62個非政府組織聯名致信美國國會,要求制止特朗普政府在加勒比海域的軍事行動。
美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窮兵黷武、不得人心,國際社會不買賬,美國人民也不買賬。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如果一意孤行,終將自食惡果。回溯世界歷史長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干涉內政,秉持和平對話、友好協商,才是解決國際沖突的人間正道。只有依靠雙多邊法律框架開展正常執法司法合作,才能有效打擊跨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