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金輝漫過崆峒峰巒,輕輕灑在文冠書苑的青瓦上。
暮色中,院落燈火漸亮,展廳里的泥塑憨態可掬,剪紙紋樣在燈光下流轉著吉祥寓意。
匠人指尖下的剪紙、刺繡、葫蘆烙畫,訴說著非遺的精彩;景區化身文化體驗場,游客成為親手觸摸技藝的參與者……
今年以來,崆峒區聚焦打造西北文旅康養融合先行區,深入挖掘道源文化、非遺和紅色文化資源,縱深推進文旅康養基地建設,全景化全域打造,全產業融合發展,全要素服務保障,全方位宣傳營銷,文旅康養產業呈現出結構優化、活力增強、消費升級、品牌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崆峒鎮西溝村農家樂夜景 崆峒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項目引領 夯實文旅發展根基
“以前游客來崆峒山,往往只是匆匆用餐、很少留宿,基本上是‘一日游’的狀態。”崆峒區崆峒鎮副鎮長楊強在談及傳統觀光模式時說道,“我們一直希望,游客能慢下來、住下來,真正沉浸于崆峒山的自然與文化之中。”
如今,這一愿景正逐漸成為現實。
隨著崆峒區崆峒鎮西溝村“崆峒山居”文旅康養產業園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游客從曾經的“路過游”轉向了“過夜游”,深度體驗崆峒之美。
時值盛夏,該產業園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頂著烈日搶抓進度。
這片依托國家5A級旅游景區崆峒山而建的產業園,即將在12月迎來占地15畝的精品民宿集群開業。屆時,30間融合臺地式田園風格與輕奢風格的客房將為園區帶來可觀收益。
俯瞰崆峒鎮西溝村 崆峒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今年崆峒區以項目建設為支撐,謀劃重點項目41項,概算總投資36億元。海寨溝溫泉游泳館、平涼戲曲博物館、大秦文旅商貿示范街等11個項目建成運營,四十里鋪吳岳山莊、柳湖鎮悅瓏灣精品民宿等10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參加蘭洽會、港澳臺招商推介會等重大節會活動,成功簽約天下崆峒文旅綜合體、崆峒古鎮客房提升改造等項目,進一步夯實了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曾經的荒蕪灘涂已蛻變為炙手可熱的“崆峒山壹號營地”。“暑假期間日均接待游客約2000人,‘露營+’成為激活鄉村旅游的破圈關鍵。”營地負責人咸亞明介紹道。
產業園內,白色穹頂帳篷如花朵散落綠茵,游客在星空下享受美食與慢時光,孩童的笑聲隨動力小火車與秋千蕩漾。在滿足市民對慢享生活期許的過程中,崆峒文旅逐步筑牢發展根基……
產業融合 拓展文旅業態空間
在杜梨峁擁抱一棵180歲的古樹,感受歲月沉淀下的寧靜與療愈;
在中醫藥養生堂化身理療師,親身體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智慧;
在傳統黃酒作坊,品嘗在年均氣溫僅9.4℃中慢釀出的醇香與綿長……
地處崆峒區南部的上楊鄉,距離城區僅15公里。涇河一級支流——小岔河與上楊河由南向北穿鄉而過,形成了獨特的河谷山峁地貌。溫暖濕潤的氣候讓這里四季皆景,移步易景。
“這里依山傍水,周末或假期我常和朋友一起來。大人閑話家常,孩子盡情玩耍,特別輕松自在。”前來休閑的游客秦濤這樣說道。
近年來,該鄉緊扣“生態上楊·暢敘小岔”鄉村旅游品牌,創新推出“文旅+”多元融合模式,串聯“鄉村游、研學游、科普游、中醫游”精品線路。
今年,上楊鄉小岔村河畔野町自主營地成為了眾多游客假日休閑度假的首選之地。營地院內茅草八角亭古樸雅致,上下兩層面積510平方米,均為砌體結構,設有多種風格的包間19個。四周環繞樹木和溪流,空氣清新,景色秀美。游客可圍爐而坐,喝茶、品咖啡、吃火鍋,盡享休閑時光。
聽草叢蟋蟀交響,看夜空星辰璀璨,靜享禪意清幽的絕美意趣。上楊鄉的探索實踐僅僅是該區拓展文旅業態空間的一個側影。
崆峒區上楊鄉第二屆槐花節活動現場 崆峒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來,該區持續做好“旅游+”文章,成功舉辦2025崆峒半程馬拉松、2025崆峒武術大會等系列活動,串聯整合自然風光、地方美食、非遺等元素,打造“崆峒派”古風街區;平涼戲曲博物館開館運營,為廣大游客打造了沉浸式文旅體驗。推廣針灸、按摩、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和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項目,研創泥塑、剪紙、根雕等文創產品25類,展示道家素齋宴、紅牛養生宴、平涼羊肉泡饃等特色美食,形成了多產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發展新格局。
高層次、高頻次舉辦各類文旅節會活動,開展高堡桃花節、上楊槐花節、安國貴妃杏采摘節等鄉村旅游推介活動,“百姓狂歡節·秦腔嘉年華”文化惠民演出全網累計點擊量達3.5億次,新年交響音樂會、春節聯歡晚會等系列文旅活動豐富多彩。合作舉辦的中國曲協“送歡笑”平涼專場演出、夏日新民歌音樂會等大型活動精彩紛呈,通過全媒體宣傳,充分展示了平涼文旅形象,“問道崆峒·康養平涼”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攀升。
在拓展文旅業態空間的道路上,崆峒區正漸漸駛入“吃旅游飯”的快車道。
鄉村振興 繪就全域旅游畫卷
走進游客西去國家5A級旅游景區崆峒山必經的崆峒鎮半山村落農家樂集中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又一家獨具特色的農家樂。
“這里景色雅致,飯菜可口,環境舒適……我們一大家人經常來這里休閑。”夏末秋初,游客曹磊陪家人在“杜鵑田園客棧”農家樂聚會時說道。
經過多年的發展,半山村落農家樂集中區已將得天獨厚的自然與游客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旅游餐飲經營經驗。這里僅僅是崆峒區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側影。
杜鵑田園客棧一角 梁璐 攝
為拉長旅游產業鏈條,崆峒區匠心打造“虎山夜月”農旅融合綜合體;
大寨鄉海寨溝的體育旅游融合示范基地,正全力打造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極限運動樂園與生態溫泉療養中心;
2600余畝苗圃疊翠,17處濕地景觀湖碧波蕩漾,500畝荒山重披綠裝;
滑雪場、玻璃吊橋、高空滑索等驚險項目已投入運營……
今年,為彰顯鄉村旅游活力,崆峒區以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加快推進海寨溝4A級,麻武月明、崆峒西溝3A級旅游景區創建。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打造白廟虎山夜月農文旅綜合體、上楊“河畔野町”自主營地等鄉村旅游景點3個,開發林間咖啡、圍爐煮茶、高空滑翔、山地越野、露營燒烤等旅游業態,推出霧漫山莊、壹號營地等一批網紅“打卡地”,“一村一特色、一域一品牌”的鄉村旅游發展態勢加速形成,上楊鄉小岔村入選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麻武鄉霧漫山莊風景如畫 梁璐 攝
為了持續提升服務能力,今年,該區制定印發《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方案》,從交通客運、餐飲住宿等6個方面,打造舒適、精致的旅游消費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海寨溝通景道路開工建設,ETC開口工程建成通車,改造提升旅游公廁10座,舉辦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班3期,承辦2025年甘肅省旅游突發事件綜合應急演練,常態化開展景區景點、賓館酒店等涉旅行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營造誠信經營、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
數字背后是文旅融合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截至9月,崆峒區接待游客1248.26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8%和22.42%。
崆峒秀色,不止于山水。從單景點游覽到全域沉浸體驗,從觀光打卡到深度互動,從夜色經濟到極限運動。崆峒區以項目為筆、生態為墨、融合為魂,在綠水青山間共同塑造“問道崆峒·康養平涼”文旅品牌,奮力書寫著農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振興答卷。(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