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至。在這個溫馨的節日里,湖南省臨湘市社會福利中心內暖意涌動、笑語聲聲,驅散了秋季的涼意。臨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志愿者們不僅帶來了沉甸甸的生活物資,更帶來了滿滿的愛心與關懷,用實際行動為老人們編織了一場溫馨難忘的重陽記憶,讓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出璀璨光芒。
給予“聽您說說話”的真心陪伴
活動當天,志愿者們一踏入社會福利中心,便迅速化身為老人們的“臨時兒女”,三三兩兩地圍坐在老人身邊。沒有刻意的寒暄,沒有公式化的問候,有的只是貼近心靈的傾聽與真心實意的陪伴。
(圖為志愿者與老人親切交談)
在窗明幾凈的活動室里,志愿者謝笑正握著85歲李奶奶的手,聽她講述那些“過去的歲月”。“我年輕的時候,可是村里的生產能手哩!”李奶奶精神矍鑠,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光芒。小謝聽得入神,不時點頭回應:“奶奶,你們那一代人真不容易,為我們打下了這么好的基礎。”一老一少,一問一答,時光仿佛在溫情的話語中緩緩流淌。李奶奶感慨地說:“這些孩子真好,不嫌我們老人家啰嗦,愿意聽我們講故事。”
另一邊,志愿者陳嘉康正在幫王爺爺整理房間。他一邊利落地擦拭著桌面,一邊和王爺爺聊著最近的天氣和身體情況。王爺爺看著忙碌的小張,欣慰地說:“你們一來,這屋子都亮堂了,我心里更亮堂。”小陳笑著回應:“王爺爺,聽您嘮嘮嗑,我心里也暖和,就跟回自己家看爺爺奶奶一樣。”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聲。陪伴,并非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有時僅僅是坐下來,耐心地聽一段往事,真誠地送上一句關心,就足以驅散老人心中的孤寂,讓溫暖在彼此心間流淌。
這些看似簡單的“聊家常”和“打掃衛生”,正是此次活動最扎實、最動人的底色,它讓志愿服務直抵精神關懷的核心,真正做到了“暖夕陽”“護銀齡”。
留下“禮輕情意重”的溫暖關懷
閑聊過后,志愿者們將精心準備的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物資一一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這些生活必需品,代表的不僅是一份物質上的支持,更是一份始終如一的“穩穩的牽掛”。它們無聲地訴說著: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老人們從未被社會遺忘,始終有人惦念著他們的冷暖,關注著他們的安康。
(圖為志愿者為老人服務)
在發放過程中,志愿者們不僅將物資妥善安置到老人的住處,更關切地詢問老人們的飲食起居、身體狀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與需求。有的志愿者注意到老人房間物品擺放不便,主動幫忙整理;有的發現老人常用藥品不足,細心記錄下來準備后續跟進。這些細微之處的關懷,讓老人們的臉上綻放出笑容。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善舉在社會中播撒下愛的種子。志愿者李邑鳳說:“每次來看望爺爺奶奶,聽到他們說‘你們來了真好’,我就覺得特別有意義。”這種守望相助的精神,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正如一位老人所說:“有你們的牽掛,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心、更加幸福。”這份關懷,必將化作更多人的實際行動,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在社會各個角落綻放光彩。
探索“常回家看看”的長效機制
熱鬧終將散去,活動在老人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接近尾聲。然而,社會福利中心負責人的一番話,卻將志愿者們的思考引向了更深處。“我們常說‘節日式關懷’,重陽、春節時人來人往,平時卻相對冷清。老人們的情感需求是持續的,他們害怕的不是身體的衰老,而是被社會遺忘的孤獨。”
她表示,節日的密集關懷固然溫暖,但老人們更需要的是細水長流的日常陪伴。為此,社會福利中心正在積極探索建立一種“常回家看看”的長效志愿服務機制,鼓勵志愿者與老人建立長期的幫扶關系,定期通過電話、探訪或線上視頻等方式進行聯系。同時,他們也與社區、學校合作,將敬老服務常態化、課程化,讓尊老敬老不再只是一陣風式的活動。
(圖為志愿者為老人表演節目)
臨湘煙草綜合室廖主任對此深表贊同:“我們希望將今天的熱情轉化為持久的溫情,讓每一次離別都成為下一次見面的約定。”夕陽西下,活動圓滿結束。志愿者們攙扶著老人回到房間,約定著下一次來訪的時間。
院子里幾株金桂開得正盛,香氣馥郁,仿佛在默默見證著這人世間最樸素也最珍貴的情感。重陽節只有一天,但尊老敬老的行動不應止于今日。當人們把對長者的關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便是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一傳統美德最好的傳承與弘揚。情暖重陽,愛更應溢滿生命中的每一天。
岳陽臨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 任方喆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