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16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在貴陽舉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彭鋒以《文化多樣與文化欣賞》為題展開發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活動現場,彭鋒引經據典,從《論語·子路》《左傳·昭公二十年》講到《國語·鄭語》《論語·為政》等,又從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價值觀講到柏拉圖的西方價值觀。
在他看來,具有欣賞價值的對象,其特征是既相似又不同,欣賞源于自我的內在追求。柏拉圖“愛的對象是自我最想要又最缺乏的,由此揭示自我追求的對象與自我不同。”孟子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彭鋒認為,“不同”或“他者”給自我以新的追求目標,從儒家角度重構多元主義來看,欣賞可將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培養為兄弟或姊妹關系。從生物意義上的兄弟到文化意義上的兄弟,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多彩的中華文化,為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欣賞和借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通過相互欣賞形成文化意義上的兄弟關系,讓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倡導文化欣賞,避免文明沖突,是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實現人類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劉青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