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31日電(記者 趙磊)在持續無保留開放軟件代碼的基礎上,我國自主領先的區塊鏈技術體系"長安鏈"深度開源芯片核心技術,加速打造全球首個"軟件+硬件"協同開源的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開源生態。記者日前從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獲悉,通過深度開源區塊鏈專用計算硬件開放架構BUDA"菩提"的硬件抽象層與硬件計算層的核心組件,全行業可研發適配自身區塊鏈軟件系統的專用硬件,加速釋放軟硬件協同效能,構建高性能、高安全、高可信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打造更加繁榮、多元的數字經濟生態。
近年來,隨著我國區塊鏈生態網絡日益擴大,鏈上數據爆發式增長,通用硬件在處理區塊鏈數據流通和運算時性能受限,已經成為國產區塊鏈擴大深化應用的瓶頸。再加上安全、信任等方面的需求,推動先進區塊鏈芯片技術開源開放,打造軟件、硬件協同發展的技術生態,成為全行業的期待。
放眼全球,通過軟件、硬件協同來優化提升性能、聚攏上層應用生態的路徑由來已久,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和Intel CPU處理器芯片組成"Wintel"聯盟,構建了全球主流的桌面計算機應用生態。同時,"開源""開放"也正成為推動技術生態快速發展的重要模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核心算法、框架的深度開源,快速吸引了大批開發者開展技術迭代和應用開發,加速推動了大模型效能提升。
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團隊研發了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包括區塊鏈底層操作系統和區塊鏈專用芯片,并實現性能領先。"長安鏈"研發伊始就堅定了"軟件+硬件"協同、開源開放的路徑。區塊鏈專用芯片可將區塊鏈數據流通和運算性能提升20倍,突破了超大規模區塊鏈網絡應用瓶頸。軟件系統全部300多萬行代碼無保留開源開放、打造國內最大的區塊鏈開源社區,支撐金融、貿易等一大批國家重大數字工程應用,連續三年位居國內區塊鏈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軟件開源的基礎上,"長安鏈"深度開源區塊鏈專用計算硬件開放架構BUDA"菩提",包括硬件抽象層和硬件計算層兩層核心組件。硬件抽象層提供開放的功能設計與接口規范,覆蓋了區塊鏈軟硬件協同交互、通信調度、數據轉發、輸入輸出緩存、硬件驅動等核心功能模塊,可以讓不同的區塊鏈軟件平臺調用"長安鏈"的硬件加速技術,支持整個國內區塊鏈生態享受到通過專用計算硬件帶來的性能與安全紅利。
硬件計算層核心技術"智能合約硬件沙箱",通過定制化設計專用芯片處理器執行智能合約運算,可替代傳統容器或虛擬機,實現數據高效加載與清除、數據搬移與數據執行等智能合約處理動作的高效執行,全面提升智能合約執行的效率和安全性。通俗理解,"長安鏈"通過BUDA硬件計算層的開源,共享了區塊鏈硬件最基礎的"樣板間",同行可在此基礎上,按照不同需求,設計和制造滿足不同應用的高性能區塊鏈硬件產品。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鄭志明認為,推動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開源開放,有助于破除區塊鏈軟硬件發展不平衡、互聯互通效率低、大規模應用受限于性能等一系列障礙,擴大區塊鏈應用生態,為構建超大規模區塊鏈網絡,實現數據安全可信高效流通提供更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