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輸油管道周邊施工安全管理,確保管道運行安全,位于寧夏惠安堡境內的第三輸油處針對大型機械鏟車和挖掘機施工制定了三項不同管控措施,面對管道周邊大型機械施工安全隱患,通過分類施策、創新機制,針對三類機械施工場景精準發力,實現管控措施高效落地。
對于本地機械在本地區域施工,建立施工審批報備制度,第三輸油處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前必須向管道運維班組詳細報備施工計劃,作業區管道運維隊根據報備信息,對施工區域與管道的相對位置進行精準評估,制定針對性的安全防范方案;本地機械操作人員通過案例分析、現場講解等方式,讓施工人員深刻認識到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熟悉掌握管道周邊施工的注意事項和操作規范;在施工現場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劃定安全警戒區域。安排專人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護,確保機械操作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因誤操作對管道造成損害;要求各集輸作業區繼續推行落實“一機械一檔案”制度,積極聯合屬地村委會,村小隊對轄區內挖掘機、鏟車進行實名登記,建立包含機械參數、操作人員等信息的動態數據庫。
外出機械“遠程+現場”更是系緊安全“保險帶”。當本地機械前往外地施工時,一方面,建立跨區域信息溝通機制,通過遠程電話溝通做好外出機械的動態跟蹤落實,每天不少于一次加強現場排查,確保外出機械施工情況掌握清晰。另一方面,在本地機械返程后,及時組織宣傳,收集操作人員在外地施工遇到的管道保護問題、經驗教訓,整理歸檔,用于優化后續管控措施。
在外來機械進入本地后,第一時間排查和掌握機械的詳細信息和操作人員的信息,了解施工周期及施工項目,做好后續跟蹤管理。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大對外來機械的檢查力度,安排監管人員和外包人員不定時對施工現場進行巡查,重點檢查機械的操作是否符合規范等。同時,對外來機械操作人員實施信息提前反饋獎勵制度并進行積極宣傳,以此調動其參與管道保護的積極性,并輻射帶動相關地區的宣傳效果。(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馬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