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甘肅省酒泉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將生態保護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切實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五年來,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138.05萬畝,修復治理退化草原511.26萬畝,治理沙化土地503.47萬畝;現有林地面積1263萬畝,草原面積7788萬畝,濕地面積720萬畝,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酒泉市扎實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將防沙治沙作為主戰場,堅持系統治理與科學綠化并重,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取得首戰勝利,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通過創新機制與科技賦能雙輪驅動,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引入無人機飛播造林等先進技術,實施金塔縣環城防護林、巴丹吉林沙漠西緣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工程,生態防護功能持續增強。
持續深化祁連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酒泉市堅決扛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不斷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嚴格落實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要求,加強保護區監督管理,扎實推進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草原改良等生態修復工程。通過系統治理,雪豹、赤狐等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明顯改善,水源涵養能力穩步提升。同時,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對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空間開展遙感監測與問題核查,切實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穩步改善人居環境,酒泉市堅持以增綠、提質、增效為導向,科學開展綠化行動。以“口袋公園”、人工濕地建設為抓手,利用拆遷空地、原有綠地,變城市角落為幸福地標。深入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重大工程,持續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全市生態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五年來,酒泉市聚焦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區域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環保設施升級改造,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嚴控揚塵污染。2024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0.1%,較2021年提升8.7個百分點;PM_2.5平均濃度下降4.3%,連續多年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提升流域綜合治理效能。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實施鄉鎮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強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善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動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恢復。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強化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嚴格用地準入管理。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危廢、醫廢安全收集處置率達100%。
五年來,酒泉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持續增強。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充分發揮風光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突出高端引領、數智賦能、綠色支撐,深入實施制造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新能源行業占規上工業比重不斷增加,實現了從單一發電向“發電+裝備制造”協同發展的重大轉變。酒泉經開區成為全國最大的陸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光伏裝備制造、儲能、氫能裝備制造等產業快速崛起,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綠色。
在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方面,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綠色轉型注入新活力。加快酒泉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算力基礎設施綠色化升級,推動算力與綠電一體化發展,培育低能耗智能算力服務產業。探索布局低空經濟等新業態,打造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為主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在交通領域,持續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新增更新出租車純電動化比例和城市公交車純電動化、新能源化比例均達100%,綠色出行體系加快形成。
“十四五”時期,酒泉市以扎實的生態治理舉措推動西部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綠色發展底色愈發鮮明。展望“十五五”,酒泉市將繼續篤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中國日報 馬靜娜 胡雨濛 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