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甘肅省酒泉市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工業經濟呈現實力更強、家底更厚的良好態勢。全市工業增加值從2021年的296.1億元增至2024年的398.3億元,年均增長8.3%,占GDP比重穩定在39%左右。預計“十四五”末總量將達43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以上,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規上工業企業利稅突破120億元。
五年來,酒泉市堅決扛起經濟社會發展主力軍責任,建立“政策+機制+清單”多層次運行監測體系,創新實施領導干部包抓聯、“六必訪”、“日監測、周調度、旬預警”等精準調度機制,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重塑,徹底改變“一油獨大”局面。石油行業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19年的56%降至30.3%,現代化工產業從零起步躍升至11.8%,新能源產業占比達32.5%,其中電力行業占22.3%、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占10.2%,形成發電與裝備制造雙輪驅動新格局。
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速構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貫通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成效顯著,酒泉經開區成為全國最大陸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光伏裝備制造產業鏈逐步完善,儲能項目加快建設,全省首個氫能裝備制造項目建成投產,光熱裝備、智慧電網裝備產業破冰發展,新能源裝備集群獲評甘肅省先進制造業集群。
化工產業向“精”延展,以綠色低碳為主線推動石油化工轉型升級,擴大煤化工規模,延長精細化工鏈條,完善化工新材料產業形態。全市引進化工項目200個以上,建成投產115個,培育規上化工企業72戶,玉門市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礦產品加工業質效齊升,2021年至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41.7億元增長至367.4億元,2025年預計完成380億元。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成效顯著,推動100多個“三化改造”項目建設,促進重點產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工藝升級。
新興產業培育取得突破,立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定位,以重大項目建設牽引產業集群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打造“原料+制劑”行業領軍企業,新材料產業形成先進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特色產業鏈。
未來產業布局穩步推進,加快應用智能控制、模擬仿真等核心技術,推廣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推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工業互聯網等發展。酒泉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算力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加速,智能算力服務產業培育初見成效,低空經濟產業鏈加快構建。
創新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推進“點—鏈—面”結合的產業創新載體建設,累計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6戶。人才支撐更加有力,為418名工業骨干提供“高層次人才就醫服務保障卡”,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
生產性服務業能力全面提升,形成“省級示范+市級梯隊”培育體系,認定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戶。工業文化傳承成果豐碩,玉門油田老君廟礦區獲評國家級工業遺產,成功創建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和工業文化研學實踐教育試點示范基地。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局的歷史交匯點,酒泉市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持續深化助企解難、政策落地、動能培育和要素保障,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酒泉實踐新篇章。
(中國日報 馬靜娜 胡雨濛 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