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3日電(記者 馬思)2025OSCAR開源產業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以“可信開源涌萬業 無邊智域啟未來”為主題,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承辦,通過凝聚產業智慧,進一步探索我國開源生態發展模式,加速行業企業開源治理能力落地,推動國內開源生態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魏然在會上表示,當前我國開源產業呈現三大顯著特征,即供給端實現“量質齊升”,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需求端深化“融合應用”,傳統行業積極開啟治理升級;生態端完善“標準引領”,多方協同筑牢發展根基。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代曉慧表示,當前開源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已立項推進二十余項開源領域相關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涵蓋開源安全、開源項目和社區、開源治理等多方面內容,標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可信生態初步建立。目前開源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一定挑戰。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將持續支持開源標準體系建設,堅持標準引領,推動標準應用,充分發揮標準對推動開源產業應用、技術創新、生態繁榮的先導性作用。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圍繞開源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和變化,發布了對開源行業的10個新觀察。他表示,開源發展五十余年,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生產方式。雖然多數開源項目被廣泛使用,但難以商業化,在維護方面仍存短板。同時,企業內部存量老舊開源軟件規模龐大,應該積極探索市場加政府的開源軟件養護新模式。此外,AIGC代碼源于開源,但尚未進行開源治理,因此需要重視大模型編程的開源新治理模式。
對于開源行業的最新變化,何寶宏認為,伴隨大模型的開源,開源Agent剛剛興起,未來智能體開源是AI開源的主戰場。以DeepSeek為標志,中國開源在國際領域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在開源發展過程中,AI時代的開源格局洗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開源人才涌現,都讓中國開源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此外,推動開源發展的主力軍,已經從個人轉向企業和政府,開源作為數字公共品,政府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介紹,中國信通院圍繞“安全”“合規”“持續”“健康”的開源生態發展目標,在業內率先提出“可信開源”理念,打造并持續豐富“可信開源”標準及評估體系。此次大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最新一批可信開源系列評估結果。截至目前,可信開源評估共有14大類141家企業的產品或項目通過評估。
為了更好地加速開源技術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鼓勵個人和企業參與開源、貢獻開源,此前已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中國互聯網協會共同發起了OSCAR“開源+”典型案例征集活動,類別具體分為開源商業化、開源人物、開源+人工智能、開源技術應用創新、開源項目及社區、開源安全及風險治理六項。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戴煒、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共同在本次大會中,公布了案例最終入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