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5版權普法課堂:打造跨域解紛新模式”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旨在以版權糾紛“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為框架,進一步完善版權糾紛調解機制,促進區域協同、夯實機制建設,探索版權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優化全國版權調解資源配置。
活動由北京多元調解促進會會長翟晶敏主持,北京版權調解中心主任韓超,天津市版權協會監事、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律師協會監事長丁立瑩,北京市律師協會著作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桂佳參與座談,圍繞版權糾紛“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實踐成果、跨區域協作模式及多元調解的未來發展展開深度研討。
2024年4月,國家版權局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啟動版權糾紛“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以下簡稱“總對總”機制),并選定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廣東五省市作為首批試點;同年11月,重點地區聯合成立“總對總”跨區域版權糾紛調解工作聯盟(以下簡稱“總對總”聯盟),標志著全國版權調解協作邁入新階段。韓超立足北京市相關工作情況,結合相關典型案例,分析了近年來北京市在“總對總”機制指導下助力北京線上版權調解平臺建設、加強專業調解人員的培養工作、完善跨域案件移交機制及行政司法協同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實踐,介紹了北京市在推動京津冀版權領域協同發展、完善版權糾紛調解員資質級別評定標準、助力北京與廣東、上海、江蘇、安徽等地高效合作等多項工作成果。
丁立瑩以作為首批試點地區之一的天津市為對象,分享了機制落地以來的相關成果和實踐經驗,他表示,在“總對總”機制試點工作的統籌部署下,天津大力開創“行政調解 + 司法確認”閉環模式,落實全流程在線調解體系,并依托“總對總”在線平臺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跨域乃至跨境糾紛高效調處。
桂佳重點分析了律師在版權糾紛“總對總”機制落地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表示隨著“總對總”機制的逐步推廣,律師依托其靈活的服務優勢,在解決版權糾紛重難點問題上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正在成為從訴訟代理到多元調解的推動者,成為連接區域調解資源的重要紐帶。當前,全國訴調對接工作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全國法院開始推行“一張網”機制建設。在這一背景下,桂佳認為多元調解應當通過平臺整合破除“數據孤島”壁壘,構建類型化糾紛批量處理機制,加強技術賦能與人才建設,從而實現全國范圍內調解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展望未來,嘉賓們立足“總對總”聯盟工作視角,圍繞如何構建覆蓋全國重點地區、貫通多元調解關鍵環節的版權保護網絡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丁立瑩強調,未來各方應持續深化機制協同,完善跨區域調解標準體系,強化技術賦能,提升在線調解專業化水平,以京津冀協同為基礎拓展協作邊界,構建全方位版權保護生態。桂佳認為,聯盟未來將在構建跨域協作網絡、高效解決批量版權糾紛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前應當進一步整合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律師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版權糾紛調解工作,同時加大跨域解紛新模式宣傳力度,營造多方協同的良好治理氛圍。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版權局)主辦,北京市出版版權協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