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杯·北極熊”中日韓圍棋精英邀請賽在貴陽如火如荼進行中。11月2日,第二輪(8強賽)在貴陽孔學堂進行,經過長達近6個小時的鏖戰,各盤決出勝負,4個晉級名單被中國棋手全部占據,中國隊提前鎖定冠軍。
這場以“陽明心學”為文化內核的圍棋盛會,匯聚了中日韓三國16位頂尖職業棋手,展開為期四天的智慧交鋒。賽事采用單敗淘汰制,共進行四輪角逐,每方用時1小時40分鐘,每手棋加30秒,屬于快棋賽制,對棋手的技術、經驗、心理和體力構成綜合考驗。
在10月31日開幕當天,動靜新聞對此次賽事的嘉賓——日本棋院第十九代理事長武宮陽光進行了專訪。
動靜記者:圍棋從中國傳入日本,并在日本逐步成熟。您認為,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和中國在圍棋文化與風格上有哪些異同?
武宮陽光:兩國圍棋規則略有差異,但大體相同,這是共同點。不過,日本圍棋還包含文化因素。除圍棋外,日本還有花道、茶道、劍道、柔道等,都帶有一個“道”字。在眾多“道”中,圍棋也占有一席之地,稱為“棋道”,這是日本圍棋的一大特色。
既然是“道”,就會重視禮法。日本一直珍視圍棋,不將其僅視為競技運動。中國則更注重競技與勝負,這也無可厚非。日本早在約17世紀就建立起職業棋師制度,發展勢頭強勁,技術上也是如此。日本圍棋不僅是一種文化,還有其“美學”,在打法上也有所體現——勝負固然重要,但更重視藝術性。
如今,中國等國家更趨務實,發展迅猛,實力雄厚,有值得借鑒之處。
動靜記者:您父親的“宇宙流”棋風對日本圍棋風格有何影響?
武宮陽光:在圍棋歷史中,傳統上更重視邊角。而“宇宙流”反其道而行,重視中腹,即在棋盤中央擴展陣地。據他本人說,這種打法應稱為“自然流”,講究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思路,頗具浪漫色彩,給人以想象空間。不僅業余棋手,許多職業棋手也在模仿,可見其影響之大。
某種程度上,“宇宙流”與現在的AI也有相似之處。AI曾有一段時期同樣重視中腹。隨著這類新思路的出現,棋迷也增多了。或許有點自夸,但我認為這是我父親為圍棋界做出的貢獻。
中國棋迷數量之多,令人驚嘆。我們之前來中國時,看到如此受歡迎,真的很吃驚。
動靜記者:圍棋是一項既有趣又高深的腦力運動。您認可這個說法嗎?為什么?
武宮陽光:正如剛才所說,圍棋確實有競技體育的一面,但在日本,它的文化地位非常高。因此,若稱其為“腦力運動”,說實話,我會感到有些別扭。
然而,時代在發展,我們必須順應潮流。正如體育界有奧運會等各類賽事,日本也應共襄盛舉,將圍棋這項腦力運動發展壯大。為此,我們也要參與其中,作出改變。
動靜記者:圍棋的有趣吸引特定人群,但高深也容易讓人望而卻步。近年來,日本棋院如何推廣圍棋?成效如何?
武宮陽光:確實,“圍棋既高深又有趣”是眾所周知的。初學圍棋時往往難以入手,可能是因為規則有些晦澀。比如日本象棋或國際象棋,吃掉對方的王或關鍵棋子即獲勝,規則明確,棋子也已擺好。而圍棋從空棋盤開始,棋子只有黑白兩色,初學者在入門階段容易感到吃力,難以堅持。為此,日本棋院開發了一款APP,幫助零基礎用戶逐步熟悉規則,從下一兩手開始,直至學會下棋。該APP最近下載量已超過16萬次。我們正重點推進這類普及活動,通過APP激發興趣,讓不懂圍棋的人愿意嘗試。
此外,入門宜早。兒童思維敏捷,雖然記憶負擔重,但學習效率高。因此,我們也在向幼兒園兒童和小學一年級學生普及圍棋,鼓勵孩子從5歲起開始接觸。通過這些活動推廣圍棋。
動靜記者:作為日本棋院理事長,您認為在推廣圍棋方面可以有哪些創新舉措?
武宮陽光:過去日本棋院可能較為內向,主要開展內部活動,例如棋手之間的交流與切磋。而我更傾向于廣泛借助外力。以往的舉措多面向圍棋水平高或對圍棋感興趣的人士。今后我們會考慮如何讓取得級位的業余棋手、甚至完全不懂圍棋的人關注圍棋。因此,必須建立與各界人士合作的機制,匯集眾智,共同推廣。個人能力畢竟有限,需要大家幫助。我們正在改進官網,既有沿用舊版的內容,也有新增內容。之前官網不夠美觀,我們已邀請IT專家指導進行IT方面的改革。
動靜記者:本次活動邀請中日韓三國棋手對弈,還組織8名職業棋手與80名本地業余棋手對弈。您認為這樣的活動如何?能否幫助圍棋獲得更多關注?
武宮陽光:我覺得非常棒。本地業余棋手接觸職業棋手的機會本就有限。活動期間眾多職業棋手齊聚,他們不僅對弈,還能與業余棋手交流,使本地圍棋氛圍更加熱烈。我聽說這次參與的業余棋手包括大學生和小學生。能與年輕一代交流,更顯本次活動意義深遠,非常難得,很棒。
動靜記者:本次活動核心理念是“陽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即認知是前提,行動是關鍵,二者密不可分。您認為這一理念與圍棋是否相似?如何看待將棋道與中國哲學結合的新嘗試?
武宮陽光:雖然我對“陽明心學”理解尚淺。但此次貴州、貴陽之行,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的。就直觀感受而言,我父親提倡憑感覺下棋的“自然流”,最重要的是覺察是否順勢而為,并將這一認知體現出來。因此,我的理解是,兩者或許存在相似與相通之處。日本一貫重視圍棋的傳統文化地位。中國將圍棋與古代哲學思想相結合,意義深遠。我認為這是非常棒的嘗試。
動靜記者:據悉,現在許多棋手通過AI學習招法。您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是好是壞?年輕人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棋風,而不只是模仿AI?
武宮陽光:AI能分析好手與惡手,以分數形式顯示,一目了然,非常有助于加深理解。但棋手自己也必須內化吸收,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他們主動去思考。如果AI能講解固然好,但它不會,就只能靠棋手自己思考,這也是一種學習。因此,使用AI挺好的。
在我們那個沒有AI的年代,棋風百花齊放,例如我父親的“宇宙流”。還有加藤正夫老師,人稱“天煞星”,攻殺凌厲;石田芳夫,別稱“電子計算機”;大竹英雄,又稱“美學棋士”……每位棋手風格迥異。
如今,棋手難以打出個人風格,這存在兩面性。不過,日本頂尖棋手如芝野虎丸、一力遼、井山裕太等,仍保有自身風格。女棋手上野愛咲美別稱“錘妹”,攻殺犀利。這些棋手可能也使用AI學習著法,但依然形成了自己的棋風。
但如果過于在意勝負,一味按AI顯示的分數下棋,也未嘗不可。但棋手的人格魅力同樣不可忽略。
動靜記者:今后,日本棋院是否會與中國、貴州進一步加強合作,開展棋手交流與圍棋推廣?
武宮陽光:當然會,希望這類活動能持續舉辦。我們也會盡最大努力,共襄盛舉。
動靜記者:此次賽事將陽明文化與圍棋文化結合,今天您還參觀了陽明文化館,有何感受?
武宮陽光:我是第一次來。但今年6月,我參加了貴陽市在東京舉辦招商引資活動。當時就覺得貴陽風景優美、飲食文化獨特,非常想再去一次,沒想到剛過去4個月就真的來了,令我喜出望外。
記者:謝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