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4日電 "十四五"期間,四川水安全保障和水利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圓滿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在水利投融資方面實現了總量和結構兩大突破:一是水利投資總量實現了從千億級向兩千億級的突破;二是水利投資結構實現了從單一渠道向多元投入的突破。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大水利投入的實施意見》,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建立了公共財政、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資新格局。水利投資總量實現了從千億級向兩千億級的突破,預計今年該省完成水利投資將超過700億元,"十四五"總量將突破2800億元,是"十三五"總量的2倍。水利投資結構實現了從單一渠道向多元投入的突破,在2800億元投資中,除了各級財政投入的1507億元以外,四川省搶抓政府專項債"自審自發"試點機遇,強化申報、發行、使用全過程管理,籌集了政府專項債484億元;水利廳與7家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節水貸""取水貸""前期貸"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利用金融信貸資金503億元;通過特許經營、股權合作、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306億元。
四川省科學布局了"三系八支、六橫六縱"為總體格局、"綱目結"有機銜接的安全韌性現代化水網。在現代水網建設方面實現了骨干水網和鄉村水網兩大提升。一是骨干水網加速構建。引大濟岷工程可研報告已獲批復,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等大中型工程建成發揮效益,亭子口灌區一期等骨干水網工程加快建設,都江堰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順利實施,向家壩灌區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二是鄉村水網提質增效。大力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推動水利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實施100個鄉村水務建設縣,讓2200多萬農村居民實現"喝好水"。積極開展渠系配套工程"整裝推進"試點,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有力支撐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
四川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構筑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防線。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黃石盤、紅魚洞2座控制性水庫投入使用,建成堤防護岸2300公里,完成15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善雨情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建成7301座水庫雨情水情測報設施,全面布局和實施測雨雷達,建設了1200多處水文(水位、水量)站網,提高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水平。完善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建立十大流域聯防聯控機制,首創水利、自然資源、應急3部門聯合值守機制,山洪災害"蜀地化"防御、科技賦能防災減災救災"揭榜掛帥"全國推廣。建立"大水調"機制,精準高效開展水工程聯合調度,有效應對多次強降雨過程、近10年最重伏旱,今年成功守住了洪澇災害人員"零傷亡"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