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貴州省天柱縣邦洞街道龍章村油茶林里,無人機的嗡鳴聲打破了山間的寧靜。一架架農用無人機正將滿載的油茶果運往集中點,昔日農民肩挑背扛、汗流浹背的場景,正被這種空中運輸方式所取代。
“人工背運要走半小時山路,現在無人機只需1分多鐘。”天柱縣綠禾公司副總經理潘振興操控著遙控器,眼見載重百斤的無人機輕盈升空。這場運輸革命讓基地負責人吳錦成深受觸動,他果斷購入無人機,讓這臺“空中助手”同時承擔起植保噴防、精準施肥的重任。
“過去20多人20天的活計,現在一臺無人機3天就能完成?!闭驹趯盈B的梯田式茶林間,吳錦成掏出手機輕點屏幕。依托縣林業部門建設的水肥一體化系統,他將820畝基地劃分為5個智能灌區,每次灌溉施肥只需指尖輕觸。目前,這項技術已覆蓋全縣1.29萬畝油茶林,在節水節肥的同時,更讓油茶品質實現躍升。
在社學街道長團村的試驗田里,一場關于“油茶基因”的變革正在發生。2022年引進的德油品系新品種經過三年精心培育,如今已碩果盈枝?!翱炜?!這油茶果快趕上蘋果大小了!”基地負責人孫培昭采下幾顆油茶果,遞給前來取樣的縣林業局正高級工程師袁昌選。
“德油品系果大皮薄,出籽率和含油率優勢明顯?!痹x指尖輕捏茶果,臉上漾開笑意。通過“平衡施肥”法的精準調控,這片試驗地正朝著畝產1500斤的目標穩步邁進。
當油茶果離開枝頭,科技賦能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在加工車間,“熱風爆蒲”專利技術正在顛覆傳統加工模式。這項由永興科技楊長煥團隊歷時八年研發的創新成果,通過精準控溫實現茶果高效脫蒲。
“原先需要500人完成的工序,現在2人即可操控?!睏铋L煥撫摸著正在運轉的設備,如同注視自己精心養育的孩子。在他建設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通過油脂酸價檢測不斷優化工藝,將出油率從18%提升至28%——這10個百分點的跨越,意味著每百斤茶籽多榨10斤茶油,增值600元。
從智慧林間到智能車間,科技種子已在油茶全產業鏈生根發芽。近年來,天柱縣與多家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選育出3個地方品種,引種8個高產品系,獲得7項技術專利。目前全縣43萬畝油茶林中,30.2萬畝已進入豐產期,預計今年茶籽產量超1.6萬噸,山茶油加工產能達3500噸,帶動4.73萬戶17.5萬群眾共享產業紅利。
這場仍在深入的科技革命,正讓古老油茶煥發新生,用創新實踐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答卷。(周榮塘|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