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5日長沙訊 今天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婁底市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婁底市全面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持續“走出去、爭項目、拼經濟”,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
五年來,婁底市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實現雙提升。經濟總量邁上2000億元新臺階,地區GDP增長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人均GDP由2020年的4.3萬元提高至2024年的5.7萬元。工業企業實力穩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一千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四年累計增長31.5%。制造業支撐作用更加顯著,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2%。
自2022年起,婁底將建設中部地區“材料谷”確立為全市“一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集聚“材料谷”規上企業521家,預計2025年實現營收2000億元。婁底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銻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高強鋼、汽車板、電工鋼、液壓油缸、壓路機、緊固件生產基地。以湖南華菱漣鋼為龍頭,推動硅鋼產業從無到有,主導產品成功向硅鋼、汽車用鋼、高強鋼等“三鋼”方向延伸。目前,已實現年產450萬噸硅鋼基板、200萬噸汽車用鋼、100萬噸高強鋼產能,特種鋼產量占比突破70.5%。全市硅鋼產能已占全國16%,婁底已崛起為中部第一、湖南唯一、全國第四的硅鋼生產城市。
婁底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產業項目“500工程”方面,湖南宏旺等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產。立足“三鋼”引育了“三電一鈦”產業,目前已累計簽約“三電”項目140個、鈦材料項目21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500工程”方面,總投資73.75億元的梅山灌區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橋頭河通用機場正式投運,漣水復航、民用機場等項目穩步推進,“公鐵水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加速成型。
在改革開放方面,婁底推出568項改革,園區體制等關鍵改革實現突破。錨定打造中部地區“投資優選地”目標,創建“找得到人、聽得懂話、辦得了事”營商環境品牌。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下降至14.2%。同時,積極參與中非經貿博覽會、歐洽周等活動,共引進外資1.9億美元。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民生支出年均占比約7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2萬元提高至2024年的2.8萬元。就業形勢穩定,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7萬人,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2021年的每月113元提高至176元。在“一老一小”方面,新改擴建中小學130所,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4341個。養老服務總床位達31988張,養老服務工作連續兩年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在生態環境方面,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連續3年達到Ⅱ類標準以上,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也成果豐碩。截至2024年底,全市接待游客4494.7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28.99億元。“材料谷杯”足球對抗賽(婁超)以“足球+文旅”模式撬動消費6億元。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袁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