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6日電(記者 程鈺)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于11月5日下午成功舉辦。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共同主辦,中國電子學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承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杰,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副總干事鄒刺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任主席龔克,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埃尼獎、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全球能源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工程院、歐洲科學院等八院院士王中林,元化智能首席科學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慶虎,德國思愛普SAP全球副總裁易培繼,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智元機器人合伙人、高級副總裁、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朱驍洵,麥麥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楠等嘉賓出席論壇并分享觀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論壇。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英主持致辭及主題報告環節。
熊繼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日益堅實,產業生態持續完善,賦能應用更加深入,發展環境逐步完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與各方一道,共促創新合作,共拓應用場景,共推標準合作,共商治理規則,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進一步釋放智能紅利,推動人工智能更好服務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
陳杰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將加強前沿技術探索,推動基礎大模型、垂類大模型迭代突破,推進新型智算芯片、智能體Agent、具身智能等新技術攻關;推動AI落地賦能,深化“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實施“模塑申城”工程,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深化AI治理合作,落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加強治理規則、技術標準等對接,加快建設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徐曉蘭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難得機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進入體系化創新,應用場景向各領域廣泛滲透,“人工智能+”行動走深向實。人工智能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動力,為賦能新型工業化提供關鍵支撐。中國電子學會將充分發揮專業資源優勢與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為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鄒刺勇在致辭中表示,在人工智能的變革之路上,為確保個體能夠公平共享產業轉型機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提升人工智能的包容性與可持續性,在實際應用中實現高質量影響。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通過發起 “人工智能賦能工業與制造業全球聯盟、擴大全球卓越中心網絡,開展國際技術合作等方式,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讓技術、貿易與可持續發展相互促進的生態系統。
譚森在致辭中說道,我們堅信“AI向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共同愿景和目標是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并能夠惠及所有人。推動“AI向善”需要政府、學界和業界合作同行,在技術交流、風險管理、安全測試和倫理標準方面持續開展對話,共同構筑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提升人工智能生態質量,讓人工智能更加安全、更具智慧,并造福全人類。
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之勢席卷全球,大模型持續突破技術邊界,“人工智能+”行動已深度融入實體經濟血脈,帶來千行變革。本次論壇邀請國際組織代表、知名專家和企業家代表,緊扣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討論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呈現了一場內容豐富、交流深入、價值顯著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