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6日電 11月3日,"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首次在香港舉辦,以創新理論凝聚思想共識,以國情教育深化青年認同,為香港繁榮穩定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力量。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聯合主辦,香港教育大學師生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各界校友代表、媒體代表等近千人參加活動。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致歡迎詞。
林尚立表示,"陜公大學堂"承"陜公"之名、揚"陜公"之魂,本次香港首講,是人大與教大攜手為香港打造的思想文化盛宴,旨在推動青年深入認知國家發展成就,將個人成長融入香港與國家發展大局。人民大學的前身陜北公學在抗日烽火中鑄就了"赤腳走天下、赤拳打天下、赤心為國家、赤誠為人民"的精神,"十五五"新征程即將開啟,希望"陜公大學堂"立足歷史、面向未來,傳承精神血脈、匯聚思想力量、共筑家國認同、賦能灣區發展,為內地與香港青年搭建多元交流平臺,助力青年在服務香港、貢獻國家的實踐中成長成才,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持續動能,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力量。
李子建表示,"陜公大學堂"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推動中華文化思想及學術研究成果在港傳播的重要平臺。它聚焦重大理論與實踐議題,致力打造獨樹一幟的先鋒課堂,以及中國內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教學平臺。今天"陜公大學堂"首次走進香港、走進教大,人大頂尖的經濟、金融、環境等領域的知名學者更親臨教大講授、與師生互動,這是人大與教大兩校攜手在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與人才培養、共創教育創新典范的一大里程碑。
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以《香港新型工業化金融賦能路徑——從國際金融中心到全球科創資本樞紐》為題演講。他表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下,處于轉型十字路口的香港,應利用海量資本池和法治完善、資金自由流動等制度優勢,構建"科創+資本+服務"的新型產業生態,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撬動早期資本、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接力機制、離岸綠色融資與雙幣結構創新這"三大抓手"賦能金融發展,政策、市場、投資者三方協同,實現法治環境和人才要素的完善與優化,與內地產業鏈深度鏈接,完成從傳統國際融資平臺到全球科創資本樞紐的躍遷。
圓桌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王文,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教授藍虹,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實踐)曾寶強圍繞"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香港引領亞洲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戰略機遇"主題進行研討,就綠色金融如何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全球引領作用、科技創新對綠色金融的撬動效應、如何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譚偉強主持。
開幕式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京劇團帶來精彩暖場演出《天女散花》《定軍山》《霸王別姬》《沙家浜》。
"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于2023年創辦,整合各領域專家力量,聚焦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讀闡釋,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前沿思想、促進交流互鑒、服務社會大眾的"先鋒"課堂。截至2025年9月,已成功舉辦8季共241場,覆蓋線下線上聽眾累計20萬余人。
此次香港首講,是加強校地聯動、拓展活動覆蓋地域的重要突破。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將以講座為載體,深化香港國情教育內涵建設,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與認同;打造港澳地區首個校友終身學習及跨境公益終身教育平臺,探索形成可供借鑒的跨境理論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新范式,為香港繁榮穩定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