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如期而至。本次峰會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為數字時代的全球發展貢獻新智慧,寫下新的合作共贏注腳。
本屆峰會不僅是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年度盛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加快網絡強國建設中以科技創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
回顧“十四五”時期,中國信息通信業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累計建成5G基站470.5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及重點縣市,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同時,我國在用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是數字經濟奔涌向前的顯著特征。科技變量不僅是技術突破的代名詞,更是驅動產業迭代、激活發展動能的核心引擎。從5G-A網絡的規模化部署到萬兆光網的全面應用,從算力生態圈的構建到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賦能,科技創新正以乘數效應激發產業活力,讓傳統產業插上“數智翅膀”,讓新興產業開辟發展新藍海。在本屆烏鎮峰會上,從“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閃亮的前沿技術,到“‘六小龍’烏鎮對話”引發的產業智慧碰撞,峰會的諸多環節都在詮釋科技與產業融合的無限可能。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強網絡、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本屆烏鎮峰會不僅集中展示覆蓋具身智能、6G等前沿領域的領先科技成果,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聚焦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等重要議題,也通過互聯網文化集聚區近距離觸摸數字技術賦能優秀傳統文化一系列精品案例與產品,感受數字技術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更是提升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
今年烏鎮峰會恰逢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間,這一理念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共識,從理論構想轉化為全球治理的一道“必答題”。無論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構建,還是個人信息保護的強化,抑或電信網絡詐騙的精準打擊,都彰顯出“發展與安全并重”的合作治理邏輯。烏鎮峰會為各國企業、學者、政府代表共商人工智能治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共性問題提供了交流合作平臺。
新技術、新合作,擘畫新未來。可以想見,在“十五五”規劃指引下,中國將在數字時代的畫卷上書寫更多發展奇跡,為全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貢獻更加強勁的中國力量,讓科技進步的成果更好跨越國界、惠及全球。(央廣網評論員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