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黃河水,單株產量6斤左右,產量增加了20%,品質也更好了,訂單早已簽完。”10月7日,寧夏固原市西吉縣新營鄉甘井村連棟拱棚內,番茄藤已攀到兩米多高,串串果實像燈籠一樣垂掛,星空文旅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袁明德摸著藤蔓算了一筆賬。
據了解,今年6月,2萬立方米黃河水注入甘井村淤地壩,灌溉298畝地170個大棚。去年,西吉縣用347萬元的閩寧協作資金在甘井村建設連棟拱棚,并配套節水灌溉、外網排水系統、智慧農業云控系統種植馬鈴薯和番茄。
“3天后,我們將向上海郵寄約700箱的番茄,銷路一點不愁。”袁明德笑著表示,現在只要擰開閥門,黃河水便順著管道“爬”上旱塬,馬鈴薯和番茄喝飽了“遠道而來”的致富水。
截至目前,該棚4個品類的番茄已銷售8噸,銷售額約10萬元。甘井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治愈系”的田園風光,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采摘體驗、休閑度假等新業態,激發鄉村發展的經濟活力。“我在大棚內采摘到了品種為‘夏之星’的番茄,味道酸甜,還買了兩箱子寄給了遠在北京的朋友。”來自湖南的游客黃旭說。
西吉縣新營鄉甘井村在黃土高原的褶皺里,甘井村的溫室大棚像一片片擦亮了的銀鱗,沿溝鋪展。黃河水被泵站提上來,順著支渠毛溝汩汩淌進棚口,蘑菇撐傘、番茄掛紅、辣椒掛綠。村民腰挎塑料筐,貓著身穿梭壟間,采摘、分揀、裝車,把高原的“鮮糧”直接運往遠方的餐桌。
甘井村黨支部書記牛耕苑蹲在田埂邊伸手捧水,咧嘴笑出了聲:“這哪是水,是票子,是奔頭!”固海擴灌揚水更新改造西吉供水工程的建成,徹底改變了曾經依賴淤地壩水灌溉的甘井村。如今,甘甜的黃河水不僅澆灌出更優質的農產品,村民致富的希望也在清冽的水波里拔節生長,過去畝均產值2000元左右,如今,畝均產值約20000元。
甘井村通過創新“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將150棟大棚作為村集體資產,構建聯農帶農機制,大棚整體打包出租,企業拎包進場,集體拿租金、村民掙薪金。牛耕苑表示,目前,大棚固定用工50余人,覆蓋采收、分揀、日常管護等多個崗位,人均月收入超過3500元,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今年,寧夏閩榮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把甘井村的大棚當成“菌菇工廠”,平菇、榆黃菇、香菇層層疊疊,每天30噸鮮菇被工人摘下,直接裝進冷鏈卡車,銷往江浙滬地區。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市場化水平,甘井村配套建設了700噸冷庫和烘干車間,蘑菇采摘后迅速進入預冷環節,再通過冷鏈專車直達上海、杭州等地。甘甜的“幸福水”流進棚里,也流進村民的心窩。村民笑稱:“黃河水一來,咱的莊稼地就變成了‘噸糧田’!”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黃振華 余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