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10日電,"遠行——余昌梅寫生作品展"11月7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活動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指導,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浙江美術館、浙江畫院主辦,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浙江省山水畫研究會協(xié)辦。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余昌梅的藝術信條。他摒棄主客對立的西方寫生觀——將畫家作為認知主體,站在自然對面進行觀察分析的理性探索。每一個久居城市的畫者,都是意在山林的遠行者。
余昌梅深諳,人類不過是自然史詩的晚到讀者,需心懷謙卑,聆聽其聲,感知其脈,尊重其存在。他選擇以東方"參悟造化,與道冥合"的謙卑融入自然——蒼茫天地間的一汪水,一棵樹,一塊石,皆是人與自然之間靜默而有力的深刻理解與合作。畫中一石一樹皆非客體,而是飽游沃看后提煉升華、人格化的生命共鳴。人文的高貴與對自然的謙卑在他手上交織、咬合、相生。
正如策展人吳順華所言,他的筆墨是"靜默而有力的合作",在行走中滌除陳腐,將天地浩氣凝為100余幅心象風景。他深諳傳統(tǒng)不是廟堂佛龕,而是可闖入找趁手兵器的"東海龍宮",可以膜拜,不必"神化"。
余昌梅將南方的鐘靈毓秀、北方的蒼茫寂寥、瀚海的煙波浩渺乃至雪域高原的尖峰巨障,盡收胸中丘壑網(wǎng)中。他用遠行的背影滌除陳腐、激活筆墨,化萬千于胸中丘壑,與自然和解共生,與時代精神合拍。
在浙江美術館展廳,余昌梅選擇以"小"破局。100余幅小畫如一場藝術裸呈:無巨幛屏障,無繁復技法,唯有直面真實的勇氣。很多人調(diào)侃個展如同褪去衣衫坦誠相見,接受褒貶。在大型美術館以小幅作品示眾,更是藝高人膽大。這些小畫如同"暴露感極強的山脊線",筆觸鮮活不容有失,如同攀登者在危險卻醒目的山脊線上行走。它們以寫生為支點,撬動被都市掩埋的精神原鄉(xiāng)——枯筆淡墨間,山風穿谷的呼嘯、浪礁相擊的轟鳴隱約可聞。這恰恰是他用藏一手和露一角的方式,不動聲色地表露"大野心"。 這種"藏露哲學",正是藝術家對"盡精微而致廣大"的當代詮釋。這一次"小展",正是余昌梅在遠行軌跡里的盡精微,致廣大。
他希望把作品當作一面棱鏡展現(xiàn)給觀眾,讓每個觀眾從中看見自己的山川湖海。這些小作品無論對于作者還是觀眾,都是遠行的深情凝望。正如展廳余韻中殘存的墨香,墨香里或許還殘存著山野湖海的清冽,那是遠行者留給觀眾的注腳,也是余昌梅用筆墨丈量大地的生命紋路。
余昌梅,現(xiàn)為浙江畫院專職畫師,辦公室主任兼山水畫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秘書長,浙江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
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