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5廈門國際海洋周的系列活動之一,11月7日上午,“首屆深海生物制造與生物經濟研討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國內外頂尖院士、知名科學家、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及產業界領軍人物齊聚鷺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共話深海生物制造與藍色生物經濟發展新藍圖。此次活動由鷺江創新實驗室、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主辦,是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之一。
活動上,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唐冬梅、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慶豐、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紀委書記吳向榮及廈門大學講席教授、鷺江創新實驗室主任戴民漢院士分別致辭,趙國屏院士、鄧子新院士、杜冠華院士,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行業領軍企業及投資界代表出席會議。在致辭中,致辭嘉賓們一致強調生物制造的國家戰略意義,指出深海生物制造是踐行藍色經濟戰略的關鍵突破口,著重強調鷺江創新實驗室深海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的成立,將為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提供堅實支撐。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澤研究員指出,通過創新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構建完整的產學研金用體系,帶動資本與深海生物資源的對接,加快產業化進程。
趙國屏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鄧子新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杜冠華院士(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國家藥物篩選中心)等三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邀院士,和多位頂尖專家學者,一同為大會做了高峰報告和精彩專題報告。
三位院士的報告以“深海生物資源-生物制造-戰略布局”為主線,深入闡述了深海生物制造在多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在代謝工程、功能分子發現、新藥開發等方向,分享了前沿成果。同時,他們還對國內外相關戰略布局進行了解讀,明確指出深海生物資源開發是落實 “藍色經濟”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抓手。此次分享,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戰略布局與產業化方向提供了關鍵啟示。
在專題報告環節,專家學者們分別圍繞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深海資源與綠色智造、深海基因解碼與可持續利用三大主題分享前沿成果。
研討會最后的圓桌論壇掀起了思想高潮,來自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行業領軍企業、政府部門及投資界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深海基因資源的戰略布局與國際合作”展開深入探討。專家學者們從科技創新、政策支持、產業轉化與國際協同等多維度建言獻策,共同描繪我國海洋生物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會上,“深海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 正式揭牌。這不僅標志著福建省在深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物制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更宣告我國深海生物制造體系建設與藍色生物經濟布局進入全新階段。同時,大會成立由24位頂尖專家組成的咨詢委員會,為創新中心科研、攻關與轉化提供智庫支持。
活動上,廈門大學教授、鷺江創新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周涵韜,與多家企業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技術協同、成果轉化、工程化應用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動深海生物制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同時,邵宗澤研究員作《創新中心發展愿景》報告,提出創新中心將圍繞“深海基因資源勘探到產業化應用”全鏈條,打造集“產、學、研、政、金、用”于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助力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深海生物制造與生物經濟研討會以“深海基因寶庫:解碼、制造與可持續未來” 為主線,集中呈現了科技變革賦能海洋可持續發展的最新成果。與會者一致認為,未來十年將是深海生物制造從基礎研究邁向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各方表示,將以開放合作姿態,共同書寫深海生物經濟新篇章,推動我國深海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化邁向更高水平。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