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的尼巴鎮,平均海拔近4000米,是一個典型的高寒牧區。在這片雪域高原上,公安民警旦知刀杰常年扎根一線,開展法治宣傳、調解矛盾糾紛、實施雪夜救援,帶領團隊實現轄區“無命案、無電信詐騙、無極端事件、無亡人事故”,被當地牧民親切地喚作“阿旦”所長。
尼巴鎮是純牧業鄉鎮,每年6月至9月,因牛羊混群、牧草越界等問題引發的鄰里或村際糾紛時有發生。這些看似細小的矛盾,若處理不及時,極易升級為治安或刑事案件。面對復雜糾紛,旦知刀杰以一杯“奶茶調解法”,讓牧民卸下心防、化解紛爭。
“調解不能只講法條,得先讓牧民靜下心來。”旦知刀杰將法、理、情融為一體,“我會先普及法律知識,再結合實際案例講清沖突激化的后果。雖然溝通耗時,但將心比心,牧民都能理解。”他善用藏漢雙語,把法律政策轉化為生活語言,還以“奶茶”作比:“就像水和牛奶融合成奶茶,鄰里之間也要相互包容,才能和諧共處。”
2024年夏季,牧民桑杰在草地撒鹽引發牛群爭搶,導致鄰居家的羊受傷死亡,雙方爭執不下,險些動手。接警后,旦知刀杰第一時間趕到,既援引“誰主張誰舉證”的法律原則講清責任,也指出桑杰行為的不當,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他說:“矛盾雖已化解,但也提醒我們預防更為關鍵。如今巡邏時,我們多了一句提醒——‘鹽請撒在自家圍欄內’。”
多年來,旦知刀杰帶領團隊成功調解家庭矛盾300余起、鄰里糾紛126起,在牧民心中樹立了“有事找警察,遇事找旦所長”的信任。
江迭公路,這條連接甘南卓尼與四川若爾蓋的“雪域天路”,風光壯美卻也險象環生。其中尼巴鎮境內的光蓋山段海拔高、信號弱、天氣多變。2024年1月深夜,一家五口自駕游客被困雪中,92歲老人出現高反和低溫癥狀。旦知刀杰帶隊上山,現場為老人供氧、保暖,并將其背至警車送醫。2025年“五一”假期,江迭公路再遇大雪,他帶隊連續奮戰16小時,指揮疏導、勸返分流,直至凌晨道路暢通。
尼巴派出所常態化在光蓋山段前置警力,遇極端天氣便開展巡查、設點提示與應急救援。此前,民警曾在暴雪中徒步2小時、連續救援9小時,安全轉運被困游客30余人;也曾連續搜尋3天,在草地中為游客找回遺失的結婚鉆戒。據統計,近年來該所累計救援被困車輛300余臺、游客1000余人,找回手機、相機、戒指等失物210余件。
腳下有泥,心中有民。十年來,旦知刀杰穿壞80雙鞋、行走兩萬余公里,從巡邏值守到入戶普法,從護學勸返到駐勤一線,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四百余起,勸返失學兒童三百余人次,用耐心與恒心將矛盾消解于萌芽,將隱患遏制在一線。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群眾能到的地方我們必須到,群眾到不了的地方我們也要想辦法到。”旦知刀杰這樣說。在雪域高原,他以堅守詮釋初心,以擔當踐行使命,生動書寫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卓尼答卷。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記者 馬靜娜 胡雨濛 實習生 王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