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事跑斷腿,現在干部主動上門聽意見;以前閑置的辦公樓荒著,現在開了超市、餐館,出門買東西方便多了!”說起村里的變化,大坡村村民陳大爺笑得合不攏嘴。在花溪區麥坪鎮大坡村,一場場“村民論壇會”正讓這個曾經受困于治理難題的村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曾經的大坡村,可不是如今這番景象。村民居住分散、年輕人外出務工多、流動人口雜,矛盾糾紛時不時冒頭;上一屆村“兩委”班子不團結,工作推進慢;新建的辦公綜合樓大部分區域閑置,集體資產“睡大覺”……這些難題像堵在村民心頭的石頭,也成了村莊發展的“攔路虎”。2024年,大坡村探索設立“村民論壇會”,用“議事”破“難事”,走出了一條鄉村治理的新路子。
論壇會“聚合力”:干部擰成繩,效率顯提升
“以前各管一攤,遇到交叉事容易推來推去,現在半月一碰頭,啥問題都能擺上臺說清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村黨支部書記指著“村民論壇會”的記錄冊說。大坡村定下“干部半月談”規矩,每半個月組織村“兩委”干部開一次論壇會,大家圍坐在一起談工作思路、擺存在問題、議解決辦法、聊個人感悟。為了讓討論更深入,還專門設了“爭議席”,鼓勵大家打破“老想法”,哪怕意見不一樣也能敞開說。按照“問題擺上臺、原因共分析、方案齊制定、責任同落實”的流程,最后投票選出最優方案。
這一坐一談,徹底打破了以往“各管一攤”的壁壘。如今,干部們主動協同辦事,村民反映問題再也不用“多頭找”,響應效率比以前快了不少。2025年,大坡村黨支部還在花溪區麥坪鎮基層黨建“排隊抓尾、雙整雙創”工作中脫穎而出,成了全鎮的先進村黨組織。
論壇會“解民憂”:問題聚起來,民生不擱置
“以前老人出門不方便、鄰里鬧矛盾,反映上去總沒下文,現在不一樣了,村里專門找我們問情況!”村民李大姐說。為了摸清群眾的“心頭事”,大坡村構建了“支部收黨員意見、壩壩會集群眾聲音、干部入戶訪民情”的三維問題收集體系,把收集到的問題全都放進“問題池”。每次“村民論壇會”,都會從“問題池”里挑一個問題深入討論,確保每個問題都能“精準聚焦”。
截至目前,靠著“村民論壇會”,大坡村已經化解了30多件矛盾糾紛,解決了10多個實際問題。就連村里“治風”工作中的難點,也通過論壇會找到了解決辦法,相關經驗還被天眼新聞、貴陽文明網、貴陽日報等媒體報道,成了周邊村寨學習的榜樣。
論壇會“活資產”:集體增收百姓樂
“以前郭家沖工業點又臟又亂,現在環境干凈了;以前閑置的辦公樓,現在能給村里賺錢了!”說起村里的資產變化,村民們滿是自豪。大坡村把“村民論壇會”從會議室開到了一線,圍繞郭家沖工業點管理問題,收集村民和租戶提出的環境治理訴求,整理成“訴求單”,再組織雙方代表開論壇、談意見。目前已經解決了8條村民訴求,有效改善了工業點“臟亂差”的面貌。
針對辦公綜合樓閑置問題,村黨支部更是動足了腦筋。他們聯合職能部門、轄區商戶、黨員群眾,把綜合樓的閑置門面、停車場推向市場出租,引進了超市、餐飲等商戶。這下,原本“沉睡”的集體資產徹底“活”了過來,不僅方便了村民生活,每年還為村集體增收50余萬元,讓閑置資產從“低效負累”變成了“穩定增收源”。
如今走進大坡村,干部干事有勁頭,村民生活有盼頭。曾經的治理難題一一化解,閑置資產變成“金疙瘩”,村寨朝著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穩步前進。大坡村的實踐證明,只要干部群眾坐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解不開的難題,沒有過不好的日子。(圖片由麥坪鎮黨建辦授權提供)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