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貴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發布會(南明專場)舉行。會上介紹,南明區作為省會核心城區,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圍繞“一圈兩場三改”和“15分鐘生活圈”建設,持續推動文化惠民與文體旅融合雙向發力,為全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2021―2024年間,全區累計接待游客數9531.7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19.03億元、過夜游客數2640.13萬人次。
消費場景煥新,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會客廳。成功打造青云路步行街、曹狀元街區、嗨樂街區等差異化、互補型的特色街區,推進文商數體旅深度融合。其中,青云路步行街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曹狀元街區獲評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自開街以來,三大街區累計客流超8000萬人次,不僅是本地市民的“會客廳”,更是吸引游客的“強磁場”,充分釋放了城區夜經濟的活力。成功引進希爾頓、全季、亞朵等一批中高端品牌酒店,每年3到11月,超28000輛次旅游大巴,將近80萬旅游人次從花果園出發前往全省各大旅游景點,“日游全省,夜歸南明”品牌日益凸顯。
業態玩法出新,培育前沿引領的消費熱點。一方面,積極發展以精品咖啡、精釀啤酒、精美餐飲、精彩文創為代表的“四精”業態,電力文創園、零五文體園從“一杯咖啡”“一杯精釀”到“一片園區”點亮潮流生活。“對的”咖啡、大圣精釀、雀亦文創等各放異彩;另一方面,聚焦甲秀樓核心,持續開展“吃住行游購娛”提升行動,聚焦花果園片區,塑造融合潮玩購物、夜間經濟、都市休閑的“超級活力商圈”,與甲秀樓歷史文化街區形成“傳統與現代共融”的南明畫卷。
文體旅融合拓新,構建動靜皆宜的體驗場景。積極推動“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深挖南明歷史文化,編撰出版《貴陽市“一河一道兩片”南明段歷史文化輯錄》,啟動《甲秀樓志》修編,開展城垣步道文化研學、文化尋跡CityWalk等系列活動,真正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甲秀樓聽民樂看激光秀,到河濱公園尋找貴陽人共同的童年記憶,在藥用植物園感嘆“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到花果園見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變遷,到大劇院打卡西南三部曲之“多彩貴州風”,到省民博館感悟“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服務創新,提升群眾文化的供給水平。群眾文藝“出圈”、公共服務“出彩”,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5·19中國旅游日”民族大巡游、“路邊音樂會”、“共享鋼琴”等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區文化館五年間累計創作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數十項,在省、市級“群星獎”“杜鵑書薈”曲藝大賽等賽事中榮獲各類獎項十余個,開展公益文化活動3000余場,惠及群眾200余萬人,有效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區圖書館獲評“全民閱讀基地”“最美圖書館”,和城市書房入選“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獎”和“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兩大獎項,是全省唯一獲得“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獎”的單位。
南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菊紅表示,下一步,南明區將持續深化文化賦能、項目帶動和業態創新,努力建設更具吸引力、更富魅力的城市文旅會客廳。(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編輯:楊軍 通訊員: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