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西江千戶苗寨在悅耳的鳥鳴聲中醒來,溫暖的陽光透過裊裊炊煙灑在鱗次櫛比的吊腳樓上,山川、河流、霧靄、梯田、木樓……構成一幅讓游客流連忘返的畫卷。
來自廣州的游客陳婭玲一家,倚著風雨橋上的美人靠,盡情地享受著歲月的靜好。
“‘黔東南景區聯票’五天內有效,可以游覽西江苗寨、鎮遠古城、肇興侗寨三大景區,不用趕時間。”她展示著手機里的電子二維碼,話語間滿是旅途的從容與愜意。
煙火與詩意交織的黔東南,向來是游客青睞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這種“慢下來、深度游”的旅行方式,喚起無數人的向往。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西江千戶苗寨的蠟染體驗、鎮遠古城的非遺展演、肇興侗寨的侗歌表演、“村BA”“村超”球場的激情吶喊……230余項文旅體活動精彩紛呈,多元文化場景吸引了八方游客。數據顯示,長假期間全州17個重點監測景區共接待游客119.42萬人次,同比增長15.49%;其中省外游客61.63萬人次,同比增幅達23.24%。
這股文旅熱潮并非偶然。今年暑期,黔東南州以197%的增速登頂美團“小眾避暑目的地增速榜”,并躋身攜程“暑期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
流量的背后,是黔東南州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持續發力,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推動優勢更優、強勢更強、特色更特,系統推進景區聯動改革“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顯著成效:一套票游遍全州、一場球賽帶火一條線路、一個智慧平臺服務全程……通過票務、營銷、節賽、服務、交通、執法監管等多方聯動,打破景區“各自為政”的藩籬,推動旅游景區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
擘畫:規劃聯動 協同發展
黔東南是貴州省“自然珍寶”和“文化瑰寶”最集中、最典型、最出彩的市(州)之一,發展文化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州內星羅棋布的旅游資源,雖擁有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城、肇興侗寨等璀璨明珠,卻曾因缺乏整體規劃、資源碎片化,陷入“單打獨斗、各唱各調”的困境。
如何形成發展合力?2024年12月,貴州省委改革辦印發《黔東南州創新旅游景區聯動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方案》,強調要完善重點景區管理體制,豐富聯動模式,促進景區資源互補、客源互送、服務互動,提升整體效益,為全省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積累改革經驗。
省委明確由黔東南開展旅游景區聯動改革試點,這既是省委對黔東南旅游發展的要求,也是黔東南推動旅游優勢更優、強勢更強的重要機遇,更是黔東南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能級躍升,實現從“優勢”到“強勢”跨越進階的關鍵契機。
黔東南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省委戰略意圖,堅持“一盤棋”思想,將《黔東南州創新旅游景區聯動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方案》作為全州深化旅游改革的總方案,突出規劃引領,以“三機制一保障”為抓手,充分發揮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以旅游改革破題出圈,積極探索創新景區聯動模式,加快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強勢、發展勝勢。
同時,州委、州政府將旅游產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錨定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內外知名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目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緊緊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探索創新旅游景區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強化景區布局、品牌打造、線路設計等方面聯動規劃,高位推動《黔東南州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5—2040)》的制定與實施,推出以“三山三江一中心”為脈絡,將西江景區、鎮遠古城、肇興侗寨景區與“村超”“村BA”“村T”等“三區三村”資源串珠成鏈。
這份藍圖,明確了景區聯動的空間布局,著力構建以西江、鎮遠、肇興三大核心景區為引領,帶動其他景區景點和旅游資源串珠成鏈、串聯組合,聚力增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通過建立規劃聯動機制,推動資源整合的“化學反應”,景區聯動從“單打獨斗”轉向“美美與共”——
以凱里市為集散中心,串聯西江、鎮遠、肇興三大核心景區與“村超”“村BA”“村T”三大“村字號”IP,推動景區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互補”?!叭齾^”之旅的千年文脈與“三村”之行的活力燃動完美交融,讓看球賽、逛古寨、賞非遺、品酸湯美食成為黔東南旅游的“黃金組合”。一趟旅程,多重體驗,收獲的是截然不同卻又完美互補的文化沉醉。
“大帶小、強帶弱”的協同發展機制正加速釋放全域文旅融合新活力,實現了“大景區風采依舊魅力不減,小景區熱度飆升”。
破局:營銷聯動 提質升級
規劃聯動之下,具體實踐層層落地。
3月,鎮遠古城、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景區黨工委和管委會順利揭牌,標志著黔東南三個重點景區管理邁入“全域統籌、聯動管理、精細服務”新階段。
4月,黔東南發布《2025年“引客入黔東南”獎勵實施意見(試行)》,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運作模式和“黔東南深度游獎勵、旅游專項獎勵、過夜游排名獎勵、入境游客獎勵”四大獎勵政策,實現“促進游客總量增長、推動消費提質升級、助力產業融合發展”三大目標。
5月,黔東南通過推動景城聯動、景區聯動,與周邊景區協同規劃,持續擴大和豐富交通運輸有效供給,為游客提供更舒適便捷的旅行體驗。
……
一月一變化,一步一臺階。西江千戶苗寨景區與鎮遠古城、肇興侗寨等州內知名景區通過“一票游多景”、優化交通接駁、增設專線巴士、智慧停車管理等多項舉措,真正實現“出行時間短、乘車流程順、停留時間長、體驗感更佳”。
“推行‘一票游多景’之后,游客的行程更加豐富了,停留時間從平均1天半延長到2天半以上,我們的生意也變火爆了。”在鎮遠古城經營民宿的王情,真切感受到客源共享帶來的變化。
“一套票游遍多個景區”從構想照進現實,這徹底改變了過去景區間“互相搶客”的博弈,轉向“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循環。
黔東南以“縣市聯動協議”作為景區聯動改革的突破口和制度抓手,創新推出“核心景區+周邊資源”聯動模式。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推動簽訂《凱里、丹寨、麻江、雷山、臺江五縣(市)景區聯動合作框架協議》,推出景區聯動旅游精品線路,實現客源互送。凱里市、丹寨縣簽訂《低空飛行賞杜鵑花合作協議》,推出“空中賞花”文旅新體驗,游客購買低空飛行體驗券可享丹寨景區門票、周邊民宿折扣等聯動優惠。鎮遠景區推動簽訂《鎮,遠、施秉、黃平、三穗、岑鞏、天柱六縣景區聯動合作框架協議》,黃平—施秉—鎮遠“景景串飛”航線首飛,鎮遠古城整合青龍洞、?陽河、石屏山等資源實施“購票贈票”優惠,游客可通過“機票+景區套票”組合,體驗“低空飛行+古城夜游”的立體化旅游產品;聯合周邊施秉、黃平等縣共同打造以?陽河為主線,推出“三縣漂流節”,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范式。肇興景區推動簽訂《黎平、從江、榕江、錦屏、天柱、新晃、三江七縣景區聯動合作框架協議》,實現區域內旅游資源共享、協同推廣;開通肇興侗寨、黃崗侗寨、天生橋直通車,并與從江岜沙、黎平翹街、錦屏隆里古城景區形成旅游環線,延長游客停留時間。
通過建立經營聯動機制,推動客源共享“深度體驗”,景區聯動從“門票經濟”轉向“產業經濟”——
以票務聯動、節賽引流與業態創新,推動旅游消費從單一門票收入向全產業鏈延伸。通過30條景區直通車互通、“3+N”套票營銷互推、百余場節賽活動引流等方式聯動周邊小眾景區共同發展。建立“三區三村”(西江、鎮遠、肇興景區,“村超”“村BA”“村T”)協調聯動工作機制,2025年1-9月,三大核心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7.54%,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3.73%。三個“村字號”舉辦地游客量同比增長12.88%,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0.04%。通過景區“大帶小、強帶弱”的協同發展機制正加速釋放全域文旅融合新活力,有效帶動凱里風情園、雷山郎德苗寨、鎮遠高過河、劍河溫泉等小眾景區接待游客同比分別增長177.61%、65.39%、36.81%、33.63%。
驅動:管理聯動 精細服務
山繞水、水偎山,山水相映,飛瀑靈動……?陽河風景區景致獨特,船行其間,只聞空山鳥語,幽谷蟬鳴。
然而,由于下?陽河景區跨鎮遠、施秉兩縣,在旅游開發上存在資源不共享、客源不互送、景區不互推等問題。黔東南通過聚焦服務升級建立旅游景區管理聯動機制,推進?陽河風景名勝區運營實現統一票務、統一解說、統一管理,有效解決了“各管一段”問題。
同時,黔東南打破體制藩籬,破除行政壁壘,成立西江苗寨、鎮遠古城、肇興侗寨3個副縣級景區黨工委、管委會,建立“屬地黨委政府監督保障+景區管委會統籌管理+企業專業運營”的治理機制,讓景區管委會釋放出更大管理效能,解決“政出多門、權責不清”“九龍治水”的難題。
通過建立管理聯動機制,推動服務提升“乘數效應”,景區聯動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服務”——
優化“智游黔東南”平臺,打造集景區管理、游客服務、商旅融合為一體的全域智慧旅游平臺。在凱里、西江等地建設7個“客運服務驛站”,推出12條“小車小團”精品線路,構建“快旅慢游”新體驗。持續開展旅游服務“六大專項整治”“找痛行動”,從一碗酸湯魚的品質到一間民宿的布草,從導游講解的細節到行李托運的便利,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彰顯溫度,努力讓游客有“回家的感覺”。
如今,高鐵站掃碼預約直通車、景區入口行李直送民宿、小語種導游成標配……聯動管理的服務升級,讓游客體驗更舒心。
賦能:強化保障 全域共榮
夜幕降臨,黎平縣肇興信團鼓樓旁燈火璀璨。在游客的歡呼聲中,一隊接一隊身著民族服裝的歌者們載歌載舞,成為侗寨里躍動的風景。
“白天看比賽,傍晚聽侗族大歌,住非遺主題民宿,這趟旅行把自然與文化的精華都體驗了!”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黔東南旅游的顯著變化。
“景區聯動改革的核心,在于滿足新時代游客對個性化、沉浸式體驗的追求。我們不再滿足于讓游客‘看風景’,而是致力于讓他們‘生活其中’。”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圍繞景區聯動改革,黔東南打出了一套有力的“政策組合拳”,為改革深入提供堅強保障。
資金扶持精準有力。通過“加大投入、爭資爭項、金融賦能、政策支持”四項舉措,全州共統籌資金1.67億元助力景區聯動改革;創新文旅金融產品“生態民宿貸”共投放787筆共計1.76億元;持續拓寬文旅企業融資渠道,助力我州78戶文旅產業企業獲得貸款支持,新增投放貸款6.40億元等措施,確保景區聯動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人才引育雙向發力。出臺《黔東南州旅游人才培育機制改革工作方案》,建立州文旅人才庫,收集旅游人才信息762名,采取“體制內人員調配+市場化招聘引進”方式共配備干部109名,推動景區管委會、文旅部門與運營公司人才相互交流,提升專業化運營水平。
服務與營銷聯動并進。通過采取“州級統籌+自主營銷”相結合方式,建立聯合營銷機制,形成了到黔東南“游山水、看比賽、賞非遺、品美食”的聯動品牌效應。通過采取“州級統籌+自主營銷”相結合方式,建立跨區域、跨業態聯合營銷機制,精準打造核心體驗IP,持續放大品牌協同效應,讓黔東南旅游聯動品牌更具辨識度、吸引力和影響力。
景區聯動保障的“握指成拳”,推動了景區從“各自為戰”到“全州聯動”,旅游產業不斷釋放出新活力。
看一場“村超”“村BA”“村T”,感受純粹的熱愛與歡樂;走一趟西江苗寨、鎮遠古城、肇興侗寨,邂逅千年的文脈與詩意;過一次苗年、侗年、姊妹節,體驗濃郁的風情與歡騰……景區聯動改革正推動黔東南從“過境地”邁向“目的地”,讓游客在苗侗風情與山水詩意中,盡享“詩和遠方”。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