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13日電(記者 鄭欣)在我國“雙碳”目標與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保障天然氣穩定增產已成為行業核心關切。近期,一種被命名為“煤巖氣”的新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正“捷報頻傳”,成為我國天然氣增產的“新亮點”。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國煤巖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已超7000億方。2024年產量為27億方,預計2025年將躍升至40億方。在我國天然氣總產量從2000年的300億立方米增至2024年的2400億立方米、躍居世界第四的大背景下,我國“煤巖氣”勘探開發已呈現出“多點突破、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按照當前發展節奏,2035年我國有望建成300億立方米以上的煤巖氣生產能力。隨著技術進步,未來還可能發現更多富含凝析油氣的煤巖油氣藏,為能源安全提供新保障。
據中國石油煤巖氣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煤巖氣地質資源量可達50萬億立方米,這是一個數十萬億方級別的“新糧倉”。其中鄂爾多斯盆地資源量超25萬億立方米,四川、塔里木、準噶爾、渤海灣和吐哈等盆地均具備高效勘探開發的堅實資源基礎。相比之下,美國雖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探索深部煤巖儲層,但受限于技術瓶頸未能取得突破。而中國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的煤巖氣勘探已取得顯著成果,不僅成功探明了3個千億方級大氣田,地質儲量突破5000億立方米,更是建成了首個百萬噸級深層煤巖氣田——大吉煤巖氣田。
目前,2024年全國煤巖氣產量達27億立方米,預計2025年將突破40億立方米,正在規劃建設多個百萬噸油當量級的煤巖氣田,
今年3月,中國石油代表團在第43屆劍橋能源周(CERAWeek)上,向全球正式發布了“煤巖氣”的概念與地質理論。這一來自中國的原創性認識獲得了國際高度認可。標普全球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評價稱,這套理論“對推進煤巖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意義”,并“為全球能源清潔低碳發展開辟了新領域”。
“煤巖氣”的發現,源于對傳統地質理論“禁區”的一次成功挑戰。傳統煤層氣理論認為,煤層埋深超過1500米后,地層溫度升高會導致吸附氣含量降低,加之開發成本高昂,因此長期被視為“開發禁區”。然而,我國勘探家們在鉆探常規油氣和致密油氣時敏銳地發現,這些深層煤巖層段常常有很好的天然氣顯示。這一“矛盾”現象激發了理論創新?;凇敖梃b致密氣、頁巖氣生儲成藏機制,將煤巖作為儲層整體勘探”的全新理念,中國石油率先在鄂爾多斯、準噶爾等盆地取得勘探突破,成功開辟了一個天然氣發展的全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