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原創兒童漢語分級讀物《小羊上山》的英文版正式登陸歐美主流渠道,包括亞馬遜等平臺。這些繪本將走進一個個英美家庭,成為親子共讀、睡前故事的讀物。不是為了學語言、學認字,而僅僅為了讓孩子欣賞書中優美的故事和插畫,共享溫馨的親子時光。這一現象不僅標志著中國童書在國際市場上的突破,更成為中國文化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進程中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轉折點。
《小羊上山》英文版的樣書
從“分級讀物”到“文學繪本”
《小羊上山》的中文版以“漢語分級讀物”定位,每一級嚴格限定字表,前六級逐級增加60-80個漢字。在極其有限的字庫中創作出生動故事,《小羊上山》主編孫蓓形容為“戴著鐐銬跳舞”:“我們要用有限的字表中的字,創作出情節完整、情感豐富的故事,每一個字都需反復推敲。”團隊透露,一個故事修改上百遍、插畫重繪七八遍是常態。
在嚴格的分級字表約束下,創作團隊沒有局限于簡單造句,而是深入挖掘,打造出情節跌宕、情感真摯的故事。內容上,生活趣事、科普知識等一應俱全,拓寬孩子視野。同時,精心繪制的插畫與文字相輔相成,增強畫面感。它以樸實又扎實的姿態,為孩子鋪就一條從識字邁向文學藝術殿堂的成長之路。
《小羊上山》目前已上市的1-6級
不只“講故事”更“傳遞價值”
這套看似“戴著鐐銬跳舞”的讀物,卻在有限的文字中構建出情感豐富、文學性強的故事世界。盡管背負“幫助孩子輕松高效學會識字和自主閱讀”的使命,團隊始終堅持“文學性一流 ”。孫蓓強調:“我們相信,功能性閱讀與藝術審美從不矛盾。”正是這種在限制中追求藝術高度的創作理念,使其具備了超越語言和國界的傳播潛力。
英文版《小羊上山》并非簡單照搬原版,而是經歷了一次精心的“去功能化”轉型。國外出版社從第4、5級中精選出12個故事,將其作為“純英文繪本”推向國際市場。這些故事包括《跳跳蟲不回家》《誰是小北的好朋友》《我想當領唱》等,不再承擔識字功能,轉而以普世情感與文學品質打動讀者。正如“青蛙與蟾蜍”系列在中國從分級讀物轉變為兒童文學讀物一樣,《小羊上山》也通過“角色轉換”,實現了文化產品的跨語境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翻譯成英文版繪本的《巨人的花園》,曾榮獲第十屆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兒童繪本類已出版優秀作品獎。故事改編自王爾德《自私的巨人》,巨人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而不愿意和外人分享它的美麗,孩子們偷偷溜進花園玩耍卻被巨人無情趕走,但由那天起巨人的花園就凋零入冬,直到某天他突然明白了分享的意義,美麗的花園才再次回春。這樣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學會分享的快樂。《小羊上山》團隊坦言,之所以堅持改變經典名著,是因為閱讀經典名著,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不同國家文學的魅力,更能在經典的故事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巨人的花園》繪本內頁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回顧中國童書發展歷程,從十幾年前引進《青蛙與蟾蜍》《皮特貓》《小餅干狗》等西方經典英語分級讀物作為兒童繪本作品出版中文版,到今天《小羊上山》等原創漢語分級讀物以兒童繪本的形式批量出海,中國出版業完成了一場從“學習者”到“輸出者”的身份轉變。
此前《小羊上山》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引發多國出版商關注。《小羊上山》在意大利、德國等眾多華文學校里成為孩子學習漢語的強有力的幫手。
數據顯示,2020至2024年,中國少兒繪本版權輸出量年均增長28%,輸出區域從傳統華語圈擴展至歐美核心市場。其中,《小羊上山》自2020年底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冊,服務全球超500萬家庭,海外市場份額持續攀升。新西蘭、溫哥華等地中文學校已將其列為核心教材。
《小羊上山》主編孫蓓在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發言
在中國文化出海的道路上,《小羊上山》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僅體現在我們的產品能被世界接受,更在于我們能否以更完整、更本真的文化身份走向世界。
《小羊上山》的成功出海,是中國童書產業成熟與國際出版規則接軌的體現。未來,我們期待更多蘊含漢字結構、節氣哲學、東方美學的原創作品,也能以“原汁原味”的姿態被世界看見并喜愛。推動中華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真正實現文明互鑒、童心相通的文化愿景。(圖片由林壞授權發布)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