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這么重要!周老師講的莫言母親的故事,讓我突然明白該怎么和敏感的孩子溝通了。”家長馬女士攥著筆記本,語氣里滿是豁然開朗的喜悅。
11月8日,寧夏婦聯、寧夏同心縣婦聯聯合同心縣志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同心·石榴花家風”家庭建設指導服務項目——石榴花親子營,100余名家長與孩子參與,石榴花親子營以“學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長”為核心,通過講座、手工、紅色研學,讓親子溫情與家風傳承在初冬里悄然升溫。
活動開場,周海紅老師以“學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長”為主題開講,現場大屏上“哪一位家長更智慧?”的互動案例瞬間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放棄工作陪寫作業、找名師“雞娃”、還是像莫言母親那樣維護孩子自尊?家長們小聲討論,不少人在第三個選項后默默點頭。
周老師用真實案例拆解親子溝通的雷區,“少用命令式語氣、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及時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臺下家長們時而提筆記錄,時而與身邊的孩子對視微笑,原本嚴肅的講座成了一場親子關系的破冰課。”
講座尾聲的親子手工DIY環節,成了情感升溫的催化劑。素白的筆筒前,家長和孩子圍坐成小小的創作圈。孩子拿起膠水貼上星星,家長幫忙貼上彩色貼紙。媽媽提議貼個蝴蝶結,孩子偏要粘成小花朵。一來一回的商量里,沒有了平日的你聽我的,多了我們一起試試的默契。
“這是我和媽媽一起裝飾的全家筆筒!”原本普通的文具,在親子協作里變成了專屬的親情紀念物。指尖的溫度裹著笑聲,填滿了整個活動室。
親子溫情之外,紅色研學成了家風傳承的生動教材。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走進紅軍西征紀念館,在泛黃的老照片和銹跡斑斑的軍用水壺前駐足。“紅軍叔叔們沒吃沒穿還能打勝仗,是因為他們心里裝著大家。”一位媽媽輕聲對孩子說,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頭,卻悄悄把要像紅軍叔叔一樣勇敢寫在了筆記本扉頁。
從家庭教育的心法,到親子協作的實踐,再到紅色家風的浸潤,這場親子營讓“石榴花”的寓意愈發鮮明: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是家庭的溫暖,也是家風的底色。“以前總覺得教育是教孩子,現在才知道是和孩子一起學。”返程路上,一位家長的感慨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同心縣婦聯將聯合同心縣志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將繼續推出更多暖人心的家庭服務活動,讓“石榴花”般的和睦家風,在同心的每個家庭里靜靜綻放。(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記者: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