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第四小學內歡聲笑語、創意涌動,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與該校聯合主辦的“指尖非遺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作為自治區圖書館2025年“閱游寧夏”全民閱讀文旅融合服務推廣項目的重要環節,活動以“春風小書桌?共讀一小時”為載體,為學生們帶來了沉浸式的非遺文化體驗,讓傳統技藝在校園中煥發新生。?
在非遺扎染環節,銀川市金鳳區非遺扎染傳承人王紅利老師首先帶來了精彩的扎染知識課堂。王老師老師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們詳細講解了扎染的歷史淵源,讓大家了解到這一傳統工藝的悠久歷史;深入解讀了扎染的核心原理 —— 防染技法,揭開了扎染工藝的神秘面紗;同時介紹了蝴蝶、蓮花等傳統扎染圖案所象征的吉祥寓意,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好愿景。
“非遺扎染” 體驗中,王老師為每位學生發放了白色小方巾,現場傳授了三種經典扎染圖案的制作方法。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學習捆扎技巧,小心翼翼地將方巾按照自己的想法捆扎成型,隨后使用天然藍靛泥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當學生們將染色后的方巾清洗干凈,見證布料在空氣中逐漸氧化變色的神奇過程時,現場歡呼聲不斷,大家都為這一奇妙的非遺工藝驚嘆不已,紛紛展示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
銀川市面塑非遺傳承人馮老師則開啟面塑知識課堂,帶領學生們走進面塑的世界。學生們快速掌握了面塑制作的入門技巧。
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馮老師的巡回指導下動手制作面塑作品。遇到問題時,馮老師及時給予幫助和解答,鼓勵大家大膽嘗試。不一會兒,一個個形態各異、充滿童趣的面塑作品應運而生。??
此次 “指尖非遺進校園” 活動,不僅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了扎染、面塑等非遺技藝,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記者: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