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14日電 11月14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 30")中國角成功舉辦"人民至上:推動氣候與健康的協同治理"主題邊會。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首次聚焦氣候與健康議題的專題活動,本場邊會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辦,以高層論壇、跨界融合圓桌對話、青年創新為特色,集中展現了中方機構在凝聚科學與政策智慧,為推動健康議題融入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全球共識:從氣候治理到健康守護
致辭環節,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氣候健康風險的應對工作,并贊賞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暨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編寫的《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中國報告》,為把握風險特征、制訂科學應對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撐。巴西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回顧了近年來與中國政府的密切合作,并呼吁將公眾健康置于氣候治理的中心位置。世界衛生組織(WHO)總部代表Diarmid Campbell-Lendrum表示世衛組織會持續支持各國應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推動以《貝倫健康行動計劃》為代表的氣候健康協同治理。在青年創新大賽環節,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強調,氣候與健康危機的緊迫性已不容忽視,今天的優秀項目展示展現了青年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和對技術應用的創新探索,中國氣象局將繼續支持青年創新大賽的舉辦。本次邊會成功構建起一個跨領域、高層次的對話平臺,匯聚了《柳葉刀倒計時》、亞投行、南澳大利亞政府衛生部等國際機構,展現了各方協同推進氣候與健康議題的廣泛共識與積極進展。
科研突破:柳葉刀倒計時報告首推城市級氣候健康風險評估
本次邊會的重要成果——《2025年度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中國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暨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領銜編寫,首次將研究尺度從省級擴展至全國370余個城市,實現了從宏觀政策到精準治理的關鍵突破。報告通過中國城市的系統評估,探索并實踐了一套城市級氣候健康評估路徑,為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本地化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
跨界融合:青年領袖與當代決策者共議跨部門氣候健康解決方案
在"下一代與當代領袖:跨部門氣候與健康解決方案對話"環節,來自亞投行、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南澳大利亞政府衛生部及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圍繞打破壁壘、促進合作,讓健康融入氣候變化行動等展開深度交流與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推動氣候與健康的協同治理,必須打破部門壁壘,整合政策、科技與資金資源,構建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健康未來。
創新力量:亞洲青年提出氣候健康解決方案
在"亞洲青年氣候變化與健康創新大賽"總決賽中,來自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東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的五支青年團隊,展示了一系列可推廣、可實施的創新解決方案:"城市騎手共享制冷設備"防護戶外勞動者熱應激健康,"智能蚊媒實時監測"提升登革熱預警效率,"氣候適應型安全導航"守護脆弱人群極端天氣出行安全,"空氣制水仿生背包"解決游牧民安全飲水問題,"超本地化數字孿生"精準預警洪災與登革熱風險。這些方案體現了青年一代將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卓越能力。
邊會打破傳統研討模式,引入藝術表達增強傳播效果。清華美院創作的交互裝置《下一城·下一秒》通過算法生成未來氣候場景,使抽象的氣候風險可感可知,成為各國代表關注的焦點。這一實踐標志著中國氣候傳播正邁向更精細化、國際化的新階段。
本次邊會是清華大學在COP30舞臺上的重要展示,也是全球氣候治理向更健康、更包容、更務實方向轉型的生動實踐。會議呼吁國家社會繼續攜手,將青年創新力、科學判斷力與政策行動力融為一體,共同推動氣候治理與健康保障深度融合,建設一個健康、公平、具有氣候韌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