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江浙 闖市場
2010年秋,管大權和妻子籌錢30余萬元,在浙江省崇福毛皮交易市場購買門市房,妻子帶著兒子在崇福搞銷售,管大權則繼續在老家飼養貉子和收購皮張。全家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盈利200多萬元。
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的管大權,這回把養貉子確立為立家行業。在大板房又擴建了15000多平方米的養貉基地,并還要建一個養狐貍的場所,形成就養、收、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降低了因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2016年7月18日,當記者來到這個寬敞的養貉基地時,這些活蹦亂跳的“小家伙”自然成了一道風景線。貉子,學名貉(he),俗稱貉(hao)子,毛皮經濟價值很高,是制作高級裘皮大衣的上等原料,它兩耳短小,兩頰有長毛橫生,多棲息在山林中,喜晝伏夜出,常以魚蝦等小動物為食,是一種重要的毛皮獸。
貉子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皮毛上,肉倒不太值錢,一個貉子肉不過才10多元,而一張貉皮卻能賣到500多元。據悉,貉皮近年來已經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品種之一,尤其是“北放貉皮”更是貉皮中的佳品。
養貉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皮,皮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貉皮能否賣上好價錢,所以,養殖戶非常要重視養貉的每一個環節。養了十幾年貉子的管大權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在給貉打皮之前,他都會讓貉子們在運動場里自由運動一番,讓它們盡情奔跑,這樣打出的皮子舒張度就好。也正是因為這些貉子,最終才讓管大權這個樸實的莊稼人圓了致富夢,從而被率先推上了全村致富領頭人的位置。
精準扶貧 傾真情
經過長期的學習和不斷地積累,如今的管大權足可稱得上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養貉專家。一談起貉子的生活習性、飲食規律以及抗病防疫等一系列知識,他總是滔滔不絕講個不停。貉子的出欄期很短,四個月就可以出賣,而且基本不得病,一年打兩次疫苗即可,繁殖量也很高。
據管大權介紹,養殖貉子的難點在于子貉剛出生的那幾天,需要精心照顧,除此之外,不需要特意照看,所以在農忙時節,也不耽誤其他農活,飼養起來較為容易。“喂養貉子就這么簡單,只要將購買來的現成飼料用溫水攪拌幾下,直接喂給他們就可以,冬季就更甭提多方便了。”管大權介紹說,由于貉子具有冬眠的特性,不僅縮短了喂養時間,還能節省飼料,降低成本。
另外,管大權告訴記者,平常喂貉子時,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就是要“講究衛生,注意消毒”。養殖戶胡長富當初就是因為飼喂時讓貉子吃到不干凈的飼料,而且沒有及時刷洗飼料盒,最終導致貉子死亡,造成經濟損失,所以,平常在貉子的飼喂過程中,首先要清洗干凈所有的飼料,保證衛生安全,在貉子用餐過后,還要及時清洗、消毒餐盒,不能留下任何殘渣,要保證每天清洗一次。同時,棚舍地面每周也要進行消毒,地面一般用生石灰消毒,籠舍也要經常用消毒藥水消毒。
養殖戶劉寶林最初也從管大權家購買子貉,雖說搞養殖才兩年多一點兒的時間,但現在也取得了很可觀的經濟效益。
這樣一種成本低、見利快、利潤高的買賣誰還不愿去做!不過,貉皮的銷路自然也是養殖戶們關心的一個大問題,會不會養了之后沒人要、賣不出去?“貉子的養殖方法比較簡單,投入成本不是很高,很多農戶都可以做,容易造成一哄而上的局面。”管大權說,因為貉皮主要被用來做衣服的嵌邊、領子,這樣就決定它的需要量不是太大。“最近我搞了一項我們國家對貉皮需求的預測,大約每年在100萬張左右,這樣養殖母貉的數量,就應適時控制。”所以貉子養殖要控制規模,要提高質量。
在自己養殖規模擴大的同時,管大權對本村養貉業的發展也非常關注,他經常到養殖戶家串門,了解貉子的飼養情況,探討今后的發展思路。自己致富后,管大權沒有忘記向鄉親們伸出援助之手,誰家想養貉子、養殖戶遇到難題,他都會熱心地幫助解答,傾力幫助。村民吳振,因供孩子讀書,家庭十分貧困,管大權無償的提供資金,幫助其飼養貉子,等到貉子產崽時,管大權又一連幾天幫著忙活,終于使吳振脫貧致富。“如果誰養這貉子有啥疑難雜癥,給我來個電話,哪怕晚上,我也會立馬就到場,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解決疑難雜癥。”管大權說。
對村里修路等公益事業,管大權也總是主動幫忙、幫物,奉獻一片愛心。
龍江養貉第一村
在管大權等養貉大戶的帶動下,村民張春波、劉忠寶、張振杰等農戶也跟著開始養貉。據了解,養一只貉子一年所有的費用在100多元,2012年,管大權養貉子近2000只,年收入達50萬元。大板房屯養貉5萬多只,如果按照養一只貉子純獲利300元以上計算,2012年,全屯養貉子就能純獲利150萬元,大板房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龍江養貉第一村”。
已經有近20年養貉歷史的大板房屯,全屯280戶,270多戶養貉,養貉數量達20萬只。為增抵御風險能力,養殖戶們成立了養殖協會。過去養貉戶三兩天就得騎著摩托去百里外的江邊買一次小魚,十分辛苦。而今,養殖戶抱團發展,小魚需求量增大,隔三岔五就有外地魚場的汽車來村賣魚,養貉戶家家都有冰柜,將魚儲存起來待用。
大板房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貉專業村,政府在屯外建設了39處標準化的養貉房舍扶持產業發展,實行人貉分離,保證村民的身體健康。
在談到個人發展養貉業的打算時,管大權信心滿滿:“下一步指定比今年還得多,還要好,今年一共養了近1000只母貉,再過一個月就要產崽,預計產貉崽8000只。”在記者采訪期間,管大權又投資40余萬元,租用2萬3千多平方米,準備建設養狐貍基地。近年來,管大權多次被縣、鄉授予“養貉能人”“養貉能手”等稱號。
就是靠著養貉子,大板房的許多農民都像管大權一樣,腰包鼓了起來,實現了致富夢想。如今,這里養貉子的農民都已踏上了開往小康路的致富快車,并在這條財源不斷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