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藤摸瓜挖根源
泗陽縣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人員首先來到了縣扶貧辦,調取了2013年開展扶貧工程的相關文件資料。經過調查得知,2013年縣委縣政府采取財政扶貧資金直接扶持到戶的方式,推行“菜單式”扶貧工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盧集鎮確定了山羊養殖、桃樹種植、家庭農場等幫扶方式,潘集村選擇了山羊養殖項目。
按照上級要求,撥付給潘集村的34.6萬元扶貧資金應當以良種山羊的形式發放到困難戶手中,資金由鎮政府負責統一調配使用,用于購買良種山羊。那么會不會是在采購環節出現了問題?帶著疑問,偵查人員又來到了鎮政府。在鎮政府,偵查人員看到了當時采購山羊的購銷合同和付款憑證,當年鎮政府確實從鄰鎮一家養殖場購買了346只山羊,所有款項也均支付到位。偵查人員還找出了一張收條,發現早在2013年12月,潘集村村主任王昌良等人就從鎮政府領走了這346只山羊。
既然采購環節沒有問題,那會不會是發放環節出了問題?在這之前,偵查人員已經找到了部分貧困戶了解情況,約有60余戶貧困戶均表示從未領到政府發放的扶貧羊,但其余100余戶貧困戶說已經領到了扶貧羊。
諸多證據證實,鎮政府發放的扶貧羊已被村干部足額領回,而有一部分村民并未領到扶貧羊,這其中必有原因。
案件偵查到了這一步,偵查人員決定正面接觸這批“扶貧羊”的最后經手人——潘集村村主任王昌良。
膽大妄為竟私分
偵查人員找到了王昌良,先是聊了一會兒村里扶貧工作的情況,王昌良還主動向偵查人員介紹了潘集村脫貧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發展得如何好。偵查人員看似漫不經心問了一句:“你們村‘菜單式’扶貧都選擇了什么項目啊?”王昌良答道:“山羊養殖是我們這的特色產業,所以我們村選了扶貧羊項目。”偵查人員繼續追問:“總共有多少戶能領到扶貧羊?都發放到位了嗎?”聽到這話,王昌良便支支吾吾起來:“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我記得應該都發給貧困戶了。”
當偵查人員把前期調查得到的證據拋在王昌良面前,他承認在扶貧羊發放過程中,伙同該村民調主任潘守虎、助理會計董家國、計生主任海克友、村民組長潘啟松等人將134只扶貧羊截留私分的犯罪事實。
原來,扶貧羊運到村中以后,有些低收入戶嫌羊個頭比較小,而且一部分低收入戶都外出打工,家中沒人飼養這些羊,都表示不想要羊。王昌良向鎮領導匯報后,鎮領導要求組織不愿意要羊的低收入戶出具書面聲明,自愿放棄領羊。但王昌良并沒有這樣做,而是伙同其他4名村干部,私分了這134只扶貧羊,并將這些羊寄養在當地一家養殖場。
“我當時考慮已經是冬天了,這些羊再不分下去,很可能會凍死,我也是為了挽回政府損失才這樣做的。”王昌良在檢察機關辯解道。
“無論如何,你們私自截留政府的扶貧款物,都是犯罪行為。發放工作中出現困難,你們應該及時向上級反映,妥善解決,而不是揣進自己的腰包。”偵查人員毫不留情地說。
經偵查查明,王昌良等5人利用協助鎮政府發放扶貧羊的職務便利,私自侵吞扶貧羊134只,5人均分得20至30只數量不等的良種山羊,涉案價值7.8萬余元。2015年9月9日,泗陽縣檢察院依法以涉嫌貪污罪對王昌良等5人立案偵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