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2月14日報道,由于歐盟一些大國對非歐盟大企業集團——譬如中國華為——的擴張擔憂,歐盟在戰略投資方面將設立一套管理框架。
據法新社2月14日報道,歐洲議會當天以壓倒性多數(500票贊成、49票反對、56票棄權)通過了一條歐盟新規,即當來自第三國的投資者對歐盟的某個敏感產業感興趣時,在歐盟委員會的支持下,歐盟成員國之間須加強合作。
這條法律規定應于18個月后生效,然而其效力有限。歐盟委員會不可能阻礙某項投資,無論如何,最后的決定權仍操在成員國手上。
法國、德國以及此前的意大利,注意到外國尤其中國的一些大企業集團,以較低的花費和它們看來不正當的手段收購其國內的某家企業,從而獲得一項專業鑒定或關鍵技術,因此長期以來要求歐盟制定相關法律,以便能夠篩查某些交易。
2016年,中國美的(Midea)家電集團以46億歐元價格收購了德國庫卡(Kuka)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著名的“德國制造”技術轉移到了中國。當時德國和歐盟只能興嘆,無能為力。
這條法案的報告人、法國籍歐洲人民黨(PPE,右派)歐盟議員弗朗克·普魯斯特(Franck Proust)當天在歐洲議會強調:“獲得基礎設施、戰略技術或戰略利益變成了一個政治目標”。“盡管這個問題敏感、有人有保留意見,而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歐盟決定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保持開放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