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2月1日報道,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內消費的實際情況好于零售額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零售額增速可能出現下滑,但專家稱零售額僅僅是體現愈加復雜的消費情況的部分數據。受汽車銷量疲軟的影響,基于通脹因素調整后,2018年中國零售額增速降至6.9%,較上年9%的增幅有較大回落。
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伍德指出,現在的問題在于投資者過度關注零售額統計數據,但這一數據僅僅包括商品銷售情況,服務業銷售情況卻鮮有統計。很多投資者看到中國汽車銷售下滑的局勢,并簡單地將這一情況當作各個行業銷售疲軟的信息。包括商品及服務銷售情況的人均消費支出指數并不這么糟糕,在2017年增長5.4%的基礎上,去年該指數增長了6.2%。隨著中國消費者在醫療保健、休閑和旅行上的花費明顯增加,服務消費在中國越來越重要。牛津經濟研究所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考慮到目前服務消費已占社會總消費額的一半以上,零售額增長減速掩蓋了消費者在服務消費中支出穩健增長的事實。例如,去年中國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在2017年增長9%的基礎上,實現15.1%的強勁增長。此外,除汽車以外的其他商品零售額依然保持穩定態勢,消費者信心水平也出現提升,這說明對中國國內消費的擔憂情緒被過度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