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世界事務理事會西密歇根分會在大急流城舉辦中美建交40周年對話會,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同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就中國發展、中美關系及兩國經貿問題、人文交流等進行對話交流,并回答在場嘉賓提問。大急流城市長布里斯以及來自美政、商、學、媒體等各界人士約500人出席活動。
一、崔大使結合自身經歷,介紹中國的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崔大使說,中國領導人來自人民,長期扎根基層,了解中國人民所思、所需、所求。中國政府制定的政策基于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重新評估國際形勢,認為世界大戰在較長時間內打不起來,中國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衷。1978年底,鄧小平先生訪問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學習借鑒發展經驗。與此同時,中美建交談判也在進行。不久后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的歷史性進程,激發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平穩增長的新階段,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事實證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是正確的、成功的。
崔大使說,當今的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人民對實現更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目標。我們要進一步聚焦發展,消除貧困,同時改善生態環境,更好地滿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新形勢下,中國將繼續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我們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止,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崔大使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建交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步,這絕非偶然。這兩大歷史進程交織向前,給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巨大利益。這其實就是中國的國家戰略,即推進現代化進程,聚精會神搞經濟建設,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并同美國等國家發展新的關系。盡管中美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過去40年,兩國關系的主流始終是合作和互利共贏。40年來中美兩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兩國關系的主流不應改變。雙方要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更好地造福于兩國與世界。
崔大使說,現在有些人渲染中美競爭,甚至鼓吹中美經濟“脫鉤”,這讓兩國有識之士感到憂慮。中美之間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正確判斷對方的戰略意圖。“競爭”本不是一個壞詞,競爭在國家關系中也普遍存在。但現在有人將競爭解讀為零和游戲、勝者通吃,乃至預定贏家,這種想法對中美關系傷害很大,我們應當堅決摒棄。當前,世界各國面臨許多共同挑戰,比如恐怖主義、貧困、氣候變化、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跨國犯罪等。這些全球性挑戰跨越國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中美攜起手來,加強合作,應對挑戰,實現共贏。
二、當被問及中美經貿關系等問題時,崔大使表示,“貿易戰”損害兩國經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并導致股市震蕩,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兩國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期待可預測、平穩的經貿關系。中美雙方工作團隊正就經貿問題進行密集磋商,我們應對雙方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保持信心。只要雙方堅持照顧彼此關切,總能夠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現在有人指責中國所謂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對中國也不公平。當年中國歷經15年艱苦談判,付出很大代價,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近20年來,中國嚴格遵守WTO規定及相關國際規則。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國際上更加有競爭力,正是得益于遵守WTO規則。當然世界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我們也贊成WTO進行適當改革。但我們注意到,當中國進一步走向開放的時候,有些國家卻在走回頭路,搞封閉、保護甚至壁壘高筑,這種做法沒有出路。關于美方關心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問題,我愿強調,中方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不斷取得進步。中國這樣做不只是為了照顧美方關切,而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比如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國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專門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在高科技領域,只有相互學習借鑒才能實現更大發展,關起門來、人為設置障礙不利于科技進步。中國能取得現在的發展成就,靠的是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不是靠從別人那里竊取,或強制別人轉移技術。在創新領域,美方應以開放的心態同中方加強交流,這有利于美企業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中國在創新領域正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這對處于領先地位的美國并不是壞事。當有人在后面追趕領跑者時,領跑者更應有前進的動力。當然,領跑者不要總擔心被超越,不要老回頭,否則只會放慢自身的腳步。
三、當被問及中美教育合作時,崔大使表示,人文交流特別兩國教育合作是中美關系的重要支柱。我本人曾于上世紀80年代在霍普金斯大學留學,也是中美教育交流的受益者。中美建交40年來,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屢創新高,美國在華留學生也在不斷增加,這非常令人鼓舞。我同很多美國大學的負責人見面時,他們都非常歡迎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事實上,留學生是溝通兩國的重要橋梁,有利于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我相信,隨著兩國青年一代的成長,中美之間的很多問題將更容易解決,因為新一代會比我們更加開放和包容,能更好地溝通和理解對方。中美應對雙方人文交流予以更多支持和鼓勵,不斷構筑和厚植中美友誼與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