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鄧勵在使館接受土耳其國家電視臺、阿納多盧通訊社、《自由報》、《共和國報》、《發言人報》、《晨報》、《每日晨報》等土耳其主流媒體采訪。
鄧勵:歡迎各位記者朋友。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親自關心和推動下,中土關系在各層面均取得較大發展。兩國元首多次會晤和通話,一致同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間走廊”戰略對接。中土在經濟領域合作發展迅速,雖然中國對土投資存量不大,但去年實現了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土投資興業。土耳其朋友關心土對華貿易逆差問題,中方并不追求順差,一方面要擴大自土進口,包括農產品進口,另一方面雙方可通過發展服務貿易的方式縮小逆差。旅游可以成為雙方合作亮點,去年中國赴土游客數量同比增長近60%,達到40萬人次。我的同事告訴我,每位中國游客在土平均消費2800美元。我相信,中土關系今后會取得更大發展。我抵土履新不久,任內將同土各界朋友共同努力,推動解決兩國關系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使中土互利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今天我第一次同大家見面,以后我們會有更多交流機會。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問題。
問:上周末,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表態稱,中方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維吾爾族人關在“集中營”里,對他們進行洗腦等。中國外交部則回應稱,所謂的“集中營”其實是教培中心。您對此有何評價?
鄧勵:新疆的教培中心根本不是什么“集中營”。教培中心本質上是寄宿學校,學校主要做這些事:一是學中國通用語言,很多國家都有不同的民族,但都要求國民講本國通用語言。二是學習法律知識,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維護法律權威,法律不能被架空或失效,宗教也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我們的目的是讓學員有法律意識,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三是學習職業技能,沒有職業技能就會失業,失業就會貧困,貧困就會成為極端思想傳播的土壤。我90年代曾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當時阿爾及利亞曾經歷一波恐怖活動襲擾。根源之一就是大批年輕人因沒有一技之長而失業。總之,中方設立教培中心的目的是去極端化。新疆的宗教極端化有什么表現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如果說我手上這支筆是日本產的,有人說這支筆不清真、不能用。你們都是穆斯林,這種說法你們能夠接受嗎?前些年有一段時間,新疆平均每天至少發生一起恐怖襲擊。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該國的百姓和政府都是無法忍受的。所以我們認為必須采取措施打擊恐怖主義,打擊恐怖主義的根本出路在于去極端化,消除恐怖主義溫床,保一方安寧。
問:昨天中方發表的視頻中,艾衣提說他違反了法律法規,請問他具體違反了什么法律法規?還有沒有其他像艾衣提這樣的失聯人員情況?
鄧勵:我也看了這個視頻。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說他死了,但其實他還活著。艾衣提在視頻中也說了,他涉嫌觸犯國家法律,正在配合調查,未遭受虐待。
關于失聯人員問題,土媒體對此很關注。這個問題要分門別類地談。我先澄清,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具體來說,假設有人說土耳其公民在新疆失聯,如確為土公民,沒有中國護照,我們會按照《中國和土耳其領事條約》規定,安排土方領事探視等,這是必須做的,而且雙方外交部門也一直在這樣做。至于教培中心里的學員,每周是可以回家的,平時可通過視頻、電話同家里聯系。我來土之后聽說有在土的新疆同胞反映同家人聯系困難,我曾碰巧遇到一位疆籍留學生,我詢問他是否遇到過類似問題,他說沒有。這是我們兩人在不認識的情況下的對話。所以失聯情況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問:請問艾衣提具體犯了什么罪?
鄧勵:目前為止,我了解到的是他因涉嫌危害國家安全被捕。
問:新疆的事件受到國際社會關注,一些國際組織發表報告,提及教培中心,并列出了具體人數。但他們的描述與中方所說不同,他們說中方侵犯人權。中方是否允許國際觀察員、人權人士、媒體記者進入新疆采訪?如果允許,為何中方沒有這么做?以后中方是否允許國際人士進入有關區域?
鄧勵:國際上對教培中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就是要向土耳其朋友們講清楚,教培中心是做什么的,我會坦誠、詳細地介紹各方面情況。
你談到關于人數的問題,現在說法很多。其實教培中心主要設在南疆四地州,每個縣如果設有教培中心,最多一個。這些地方總共不到40個縣,每所教培中心人數從幾百人至上千人不等。學員是流動的,有進有出。所以我沒有具體數字。教培中心的任務是“三學一去”,達到這個目的后就離開,所以人數肯定會越來越少。
剛才你提到請媒體去看看,其實我們早就邀請駐華使節和國際媒體實地參訪,土耳其就有5名記者受邀去過新疆,包括教培中心。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向你提供土耳其記者在新疆采訪的視頻。以后我們還會請媒體、駐華使節等方方面面的人去新疆參訪。我再給你提供一個數字,2018年赴新疆旅游的國內外游客達到1.5億人次。有些媒體把新疆描繪成與世隔絕的地方,這是危言聳聽。有1.5億人次進出的地方怎么封閉?
問:您剛剛介紹稱,外界所謂的“集中營”是教培中心。請問教培中心的學員是如何篩選的?是被強制送去學習嗎?有沒有具體人數?
鄧勵:關于人數問題,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人員處于流動狀態,總體數量是在減少。
大家問什么人進入教培中心?有危險性但沒有造成現實危害的人,到底該怎么辦?其實這是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我在法國工作過,當時有一家法國漫畫雜志社遭受恐怖襲擊,警方調查表明,恐襲嫌疑人在警方認定有危險性的人員名單上,但沒有被列為重點盯防對象。我訪問過很多阿拉伯國家,了解到很多類似現象,很多人涉及極端主義、輕微犯罪,或有潛在危險性、并未觸犯法律。對這種潛在威脅怎么辦,各國都在探索,誰都不希望這些人有一天造成現實危害。我們的辦法就是通過設立教培中心解決。當然如果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各國有更好的辦法,我們也愿意借鑒。我們所有措施最核心的一條,就是盡最大努力避免恐怖主義對公民造成傷害。這是我們去極端化的努力,也是我們反恐措施的一部分,我們從未把所有維吾爾族人當成恐怖分子,我們所做的是預防恐怖活動。
問:中方如何定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有人說中方禁止穆斯林把齋,還強迫穆斯林吃豬肉,我希望聽您的直接回應。
鄧勵:我知道你的意思,有人說中方把極端主義和伊斯蘭教掛鉤。這不可能,這是個常識問題。大家都知道穆斯林的宗教習俗,像你說的禁止把齋、強迫吃豬肉,這在中國絕不可能發生。我舉個例子,我工作的外交部和我女兒的大學食堂里,都有專門提供清真食品的窗口。所以你說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里還有一個概念,我們一直強調宗教信仰自由,這個自由包含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信仰何種宗教的自由。實際上,中國信仰各種宗教的人都有。我們要尊重每個人信教或不信教、信何種宗教的自由。這一點上大家完全平等,不存在哪個宗教和誰優先的問題。
問:關于國際上對中國新疆人權狀況的批評,以及聯合國框架下對新疆人權狀況的討論,中方如何回應?
鄧勵:人權問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中國與國際社會圍繞人權問題有很多互動。中方本著坦誠開放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就人權問題進行交流。在人權方面,中國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減貧。中國有句老話叫“飽漢不知餓漢饑”。很多人可能對此沒有直觀認識,我這一代中國人知道什么叫饑餓。當你挨餓的時候,你唯一的愿望就是得到一塊面包。所以解決人的生存、溫飽問題,是最基本和第一層次的人權。在此基礎上,才能逐步實現包括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人權。我們以開放的態度跟大家解釋。我們不斷地交流,解釋、解釋、再解釋,以消除誤解。但如果我反復解釋,還有人不斷指責我,我就要質疑他可能別有動機了。我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大家還有問題嗎?如果大家沒有別的問題了,我們今天就交流到這,今后我們還可以繼續交流。你們如果希望去中國采訪,同中國專家交流,我們愿盡力協助。各位記者朋友在促進中土相互了解方面發揮重要中介作用,希望在座的各位把真實的中國呈現給土耳其民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