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普惠型、均等化、專業化為特點的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建設快速邁進,提升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5月28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的“聚焦技術支持,助力專業化兒童服務——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宣傳周(2019)”在北京啟動。現場發布了《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以下簡稱《政策報告》)、《基層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專業化建設倡議書》。
《政策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我國兒童生存健康和教育發展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截至2018年底,我國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已經得到全面保障,保障標準比去年有所提高。統計顯示,2018年度納入孤兒、特困人員供養、最低生活保障三項制度范圍的困境兒童總計766.9萬人,其中孤兒32.2萬人,特困兒童10.1萬人、低保兒童724.6萬人。另外有14個省份為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參照孤兒津貼標準發放津貼。目前,31個省份全部出臺措施,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兒童主任已經基本覆蓋所有的村和社區。全國近700萬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全部納入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基于《政策報告》內容,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益研究院長王振耀指出,目前的兒童福利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應該建立起一套比較系統的兒童福利的財政支持體系。這是需要動用大量的社會組織,用專業化的力量,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同時專業化的培訓體系要支撐起來。”
報告指出,我國兒童發展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專業化不足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此,建立專業化普惠型的現代兒童福利與保護體系將成為未來工作重點。
由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兒童社會工作專委會共同向從事兒童福利與保護的工作者發出《基層兒童福利服務專業化倡議書》提出,從事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社會組織工作人員都是社會工作者,都應該按照社會工作專業的規范開展工作。只有將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領域人員隊伍培養成為了解、認同并執行兒童社會工作的專業人員,我們的服務才能為處于困境中的孩子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支持,協助政府落實國家監護兜底職責,保障社會持續穩步發展。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首屆“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于2010年舉辦,今年已是第十屆。旨在倡議社會各界對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事業的關注與參與,推動建立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中國兒童福利體系。本屆宣傳周旨在為中國兒童倡導專業的福利和保護服務。啟動儀式外,系列活動還包括江蘇省張家港市兒童福利與保護工作經驗交流、兒童快樂成長營、兒童主任訪學計劃、兒童福利與保護專家訪談等。(記者 王學軍 郭詩錦)
(王學軍 郭詩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