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井遺址人類頭蓋骨的發現,為研究古人類向現代人類進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圖為該遺址出土的“許昌人”頭蓋骨。
鄭州老奶奶廟遺址現代人活動中心營地的發現,改變了世界現代人類起源唯一說的結論。圖為該遺址出土的骨片。
新密李家溝遺址的發現,展現了中原地區由舊石器時期向新石器時期邁進的歷程。圖為該遺址出土的陶片。
新鄭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將中國人類史前文明史推向距今8000年前。圖為該遺址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
澠池仰韶村遺址的發現,將中國人類史前文明史推向距今7000年前,也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開啟。圖為該遺址出土的彩陶盆。
登封王城崗遺址的發現,為認識了解夏王朝的建立和禹都陽城提供了重要依據。圖為該遺址出土的刻字陶文拓片。
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打開了尋找夏王朝的大門。圖為該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鄭州商代遺址的發現,為殷墟文化找到了源頭。圖為該遺址出土的杜嶺方鼎。
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將中國有文字的歷史向前推了600年。圖為該遺址出土的卜甲。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制圖/張焱莉
2001年,河南17個項目入選“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數量位居全國省區第一
1990年開始每年一次評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截至2019年,河南45個項目入選,數量遙遙領先其他省區2020年,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微型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閻鐵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萬年的人類起源史和上萬年的人類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來建構。即使是有文字記載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過考古工作來參考、印證、豐富、完善。”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也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地,在這塊歷史深厚的沃土上有過無數次的考古發現。這些發現揭開了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時代的客觀存在,展現了歷史典籍上不曾記述的社會盛景,讓人們看到了先人們的杰出創造。這些發現重構了中國上古史,舒展了中華文明恢宏畫卷,彰顯了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的卓越貢獻。
拓展了中華文明發展史的新視野
傳統歷史學上的中華文明史是以春秋時期孔子所作《春秋》為標志的,這以前的文明史因為沒有文字記載而被視為傳說,因此有了上世紀初關于中國上古史的爭論。1921年現代考古學在河南仰韶村誕生,為探索研究中國人類社會歷史提供了新方法,開辟了新路徑。一百年來,河南考古發現一個接著一個,每次發現都令人耳目一新,不斷刷新著人們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新認知。
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及其鄭韓故城的考古發掘,讓人們第一次通過實物看到了《春秋》中描述的東周時代的恢弘社會。滎陽娘娘寨兩周城池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西周時代的社會形象。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商王朝的真實存在。鄭州商城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領略了殷墟文明的源頭和濫觴。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看到夏王朝不是傳說。登封王城崗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遙望了早期夏王朝的曙光。鞏義雙槐樹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感受中華文明誕生前夜的涅槃璀璨。澠池仰韶村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驚嘆中華民族開始邁向文明的精彩氣象。新鄭裴李崗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中國史前文明史比仰韶文化還要早兩千年。新密李家溝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讀到了中原地區由舊石器時代邁向新石器時代的豪邁篇章。鄭州老奶奶廟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東亞現代人的獨立源起。靈井“許昌人”遺址的發現,為人們再現了中國古人類向現代人進化步履的鏗鏘。
這一個個第一次,不斷拓展著人們認識中華文明發展的新視野。從2700年前的東周到2900年前的西周,從3100年前的晚商到3600年前的早商,從3800年前的夏末到4100年前的夏初,從5300年前的古國到7000年前的文明前夜,從9000年前的文明萌芽到1萬年前的文明孕育,從1萬年前的氏族社會到3萬年前的現代人形成,從5萬年前的人類嬗變到10萬年前古人的進化,河南考古的一次次發現將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發展的軸線不斷向前延展,不斷更新豐富,中國上古史因河南考古新發現而不斷重構。
確立了東亞現代人在這里源起的新認知
中華民族由古猿進化大約持續了數百萬年,在距今300萬年前形成了原始人類,在距今約20萬至5萬年前進入“古人”階段,在距今約5萬至1萬年前進入“現代人”階段,開始人類社會發展新時期。目前在河南發現的數千處舊石器遺址,展現了中華先民由原始人向現代人邁進的完整歷程。
1978年,在南召發現了中更新世人類1顆牙齒化石。1979年,在盧氏發現了10萬年前的人類4塊頭骨殘片和2枚牙齒化石。2007年,在許昌靈井遺址發現了8萬至1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2012年,在欒川孫家洞又發現了中更新世人類6顆牙齒化石。這些發現為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類起源提供了物證。此外,在三門峽水磨溝和會興溝、洛陽北窯、滎陽織機洞、欒川七里坪、舞陽大崗等舊石器時期遺址中保存著豐富多彩的遠古人類生活遺存,再現了遠古人類生活、進化、發展、創業的場景。特別是鄭州老奶奶廟遺址發現了3萬至5萬年前人類生活的中心營地,一層層居住面、一堆堆篝火和人們吃過丟棄的燒烤骨頭,無可置疑地證實,中國現代人不是外來的,是這里土生土長的,推翻了中國人是從西方遷徙過來的觀點。而新鄭趙莊遺址完整保存著先民們進行祈禱的實物遺存,從遠處搬來的石塊和放置其上的大象頭骨,傳遞著3萬至5萬年前人們的精神追求,清晰表明這時的中國先民已經完成了原始人向現代人的嬗變。
展示了中華文明綿延發展的蓬勃氣象
河南考古發現分布于中華文明進程中的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了完整的文明發展鏈條,向世人證明,中華文明史絕不始自《春秋》,而是至少在五千年以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綿延五千年以上從未中斷的國家。
新密李家溝舊石器—新石器過渡階段遺址展示了1.1萬年至9000年前人們邁向文明的偉大進程,新鄭裴李崗遺址、舞陽賈湖遺址展示了9000年至7000年前人們肇始文明的精彩開創。澠池仰韶村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濮陽西水坡遺址、三門峽廟底溝遺址、靈寶西坡遺址、汝州洪山廟遺址、鄭州西山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洛陽王灣遺址、新密古城寨遺址、淮陽平糧臺遺址、輝縣孟莊遺址、安陽后岡遺址等展示了7000年至4000年前中國王朝誕生前夜鳳凰涅槃的絢爛歷程,登封王城崗遺址、禹州瓦店遺址、新密新砦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新鄭望京樓遺址等展示了4000年至3700年前夏王朝怎樣歷經了誕生、發展、強盛和消亡。鄭州商城遺址、偃師尸鄉溝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商城遺址、安陽洹北商城遺址和殷墟遺址等展示了3600年至3100年前商王朝登峰造極的青銅文明。滎陽娘娘寨兩周城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三門峽上陽城遺址、信陽城陽城遺址等展示了3000年至2300年前兩周時期風云激蕩的歷史回響。這些考古發現像燈塔、似路標,清晰標識了中華文明一路走來,怎樣擺脫了混沌,怎樣創造了生活,怎樣鑄造了城池,怎樣締造了國家,怎樣走向了文明,以無可辯駁的客觀存在回答了一些人對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歷史的懷疑。
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文明如此集中展現、脈絡如此清晰明了、遺址如此層層相疊、年輪如此環環相扣、內容如此輝煌燦爛的,只有河南。
再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恢宏盛景
河南考古發現不局限于某個方面或某個點,而是全方位的,既有王都,也有城池,還有村落;既有王陵,也有宮殿,還有民居;既有祭祀遺址,也有作坊遺址,還有市政設施,全面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恢宏盛況。
在居住方面,新鄭唐戶遺址保存的8000年前人們建造的半地穴式住房,靈寶西坡遺址保存的6000年前人們建造的公共議事廳,鄭州大河村遺址、鄧州八里崗遺址、南陽黃山遺址保存的5000年前人們建造的“木骨泥塑”聯排房屋,鞏義雙槐樹遺址保存的5000年前人們建造的大型宮殿式排房,新密古城寨遺址保存的4300年前人們構筑的廊廡式四合院遺存,偃師二里頭遺址保存的3700年前建造的大型宮殿遺存,鄭州商城遺址、偃師尸鄉溝商城遺址保存的3600年前建造的大型宮殿遺存,滎陽關帝廟遺址保存的3500年前的商代聚落遺存,鄭州小雙橋遺址保存的3300年前夯筑的高臺宮殿基址遺存,安陽洹北商城遺址保存的3300年前的大型宮殿建筑群遺存,安陽殷墟遺址保存的3200年前的祭祀殿堂遺存,新鄭鄭韓故城遺址保存的2300年前的春秋戰國宮殿建筑遺存,內黃三楊莊遺址保存的2000年前的漢代民居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各階層居所形成、演變、發展的完整歷史過程。
在城池方面,自5300年前鄭州人建造了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版筑城池鄭州西山城池后,河南大地便城池建造連綴。5200年前的淅川龍山崗城,5000年前的鄭州大河村城,4700年前的安陽后岡城,4600年前的漯河郝家臺城,4500年前的濮陽戚城,4400年前的輝縣孟莊城,4300年前的淮陽平糧臺城、新密古城寨城,4100年前的登封王城崗城、平頂山蒲城店城,3900年前的新密新砦城,3800年前的偃師二里頭城、滎陽大師姑城、新鄭望京樓城、鄭州東趙城,3600年前的鄭州二里崗城、偃師尸鄉溝城、焦作府城,3300年前的鄭州小雙橋城、安陽洹北城,3100年前的三門峽上陽城、上蔡蔡國城、商丘宋國城、濟源原城,2800年前的滎陽娘娘寨兩周城,2700年前的新鄭鄭韓故城、開封啟封城,2300年前的鄭州滎陽城等,河南大地已發現的200余座先秦城池,展示了自5000年至2300年前中國城市肇造、發展、成熟的營造史詩。
在制造業方面,新鄭趙莊遺址發現的打制石器工場,新密李家溝遺址發現的陶片,新鄭裴李崗遺址發現的陶窯和磨制石器,三門峽廟底溝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發現的彩陶作坊,南陽黃山遺址發現的制玉作坊,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鑄銅、制陶、綠松石器制造作坊,鄭州商城遺址、安陽殷墟遺址、滎陽官莊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現的鑄銅、制骨、制陶作坊,新鄭發現的戰國冶鐵和繅絲作坊,鞏義鐵生溝、鄭州古滎、南陽瓦房莊、溫縣招賢村發現的漢代冶鐵作坊,鞏義黃冶窯發現的白瓷、三彩陶作坊,禹州發現的鈞瓷作坊,寶豐和汝州發現的汝瓷作坊等,展示了中國古代制造技術的創造和不斷飛躍。
在農業方面,鄭州老奶奶廟遺址發現了3萬年前的稗的存在。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的磨制石鏟、石錛、齒式石鐮,特別是磨制的石磨盤、石磨棒以及窖藏粟,舞陽賈湖遺址窖穴中的水稻遺存等,標志早在8000年前中國原始農業已經形成。鄭州大河村遺址發現的大豆、蓮子等農作物種子,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偉大進程。
在生活方面,新鄭趙莊遺址發現的石塊上擺放的大象頭顱展示了5萬至3萬年前人們的精神寄托。靈井“許昌人”遺址發現的微型鳥雕抒發了1.35萬年前人們渴望自由飛翔的志向。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的骨簪、綠松石佩、陶塑羊首和豬首、鍋碗瓢勺炊餐具,展示了8000年前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專門用來盛放頭飾用品的插簪器,展示了6000年前人們衣飾裝扮的講究和富有。而這一時期河南各個遺址出土彩陶器上面的紋飾多達四五十種,展示了6000年至4500年前人們絢麗神奇的審美情趣。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安陽殷墟遺址等出土的黃金紋飾、蚌殼項鏈、綠松石和玉石佩以及精美大氣的青銅器紋飾,展示了距今3600年前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創造已經無處不在。安陽殷墟大墓、淅川楚墓、上蔡郭莊楚墓、三門峽虢國國君墓、新鄭鄭韓國君墓、鄭州漢畫像磚墓、南陽漢畫像石墓、永城梁王陵墓、新密打虎亭漢墓等出土的數以萬計的文物,更令人驚嘆古代文化創造的精美絕倫。
河南這些考古大發現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景象,譜就了早期中國可歌可泣、雄渾豪邁的創業史詩。透過這些創造,我們可以管窺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感受那個時代日新月異的恢宏社會盛景。
呈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最高成就
在中華文明已知的五千年發展史中,前四千年主要是以河南地區為核心的,中國古代的主要王朝都在這里建都,因此在河南考古大發現中,無論遺址還是文物,都是當時中國社會的最新最高成就,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河南考古大發現中的城池不僅時代早和集中,而且很多是構筑等級最高的王都。鄭州西山古國之城、登封王城崗夏代建國立都之城、新密新砦夏代早中期都城、偃師二里頭夏代晚期都城、鄭州商代亳都都城、偃師尸鄉溝商代早期都城、鄭州小雙橋商代中期都城、安陽洹北商代中期都城、洛陽東周王城、新鄭鄭韓故城、商丘宋國故城、洛陽漢魏故城、洛陽隋唐故城、開封宋代東京城等,都為當年勇奪天下的王者所建,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規劃理念和筑建技術,規模、規格和等級也是最高的,是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發展最高成就的紀念碑。透過這些恢宏的城池,人們可以領略中華文明從古國到王國、從王國到帝國波瀾壯闊的浩浩進程。
河南考古大發現中的文物不僅是稀世珍寶,而且承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信息。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雙聯壺構思精巧,寓意永結同心,反映了部族間聯手發展融合的重大主題。葉縣余莊遺址發現的排列有序的成組陶器,呈現出鮮明的禮制色彩,表明禮制開始出現和形成。淮陽時莊遺址發現的夏代早期“糧食倉城”,標志夏王朝的社會組織結構、國家治理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偃師二里頭遺址的九宮格布局和出土的綠松石牌飾等文物,展現了夏王朝的盛大威儀。鄭州商城遺址、安陽殷墟遺址發現的龐大祭祀遺址和成組的青銅器,再現了商王朝強盛的國家力量。新鄭鄭韓故城、三門峽虢國墓、南陽和信陽楚墓、平頂山應國墓、新鄉衛國墓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規模盛大的青銅禮器群組,反映了諸侯國的強盛和諸侯王稱霸的雄心。
河南考古發現中的許多文物標志了那個時代一波又一波的發明和創新。新密李家溝遺址發現的陶器殘片,記載了人們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創制陶器的第一次偉大創造。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號,不僅標志人們已經懂得了韻律,還開始了記事文字的創造。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貝殼龍虎圖和滎陽青臺遺址發現的北斗九星,標志人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天文知識體系。滎陽汪溝遺址發現的絲羅殘片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絲綢的物證。鄭州牛砦遺址發現的青銅器冶煉坩堝殘片,反映了至少在4500年前中國人已經熟稔了青銅冶煉之術。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則將中國制瓷的歷史推向了3600年前。安陽殷墟遺址發現的甲骨文向世界表明,中國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鄭州古滎冶鐵等作坊發現的球墨鑄鐵法引領世界先進冶鐵技術1800年之久。
河南這些考古大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向人們宣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主要在河南奠基、成長、強盛并屹立于世界。講好河南考古故事,就講好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故事。⑩6
(作者系鄭州市文物局原局長)
(編輯: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