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樓”效果圖

“飛機樓”位于花園路緯五路交叉口東南角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張瞧文圖
本報訊“記者同志,咱鄭州花園路上的‘飛機樓’原本計劃6月底能修繕完成,我看現在還有不少工人在加班加點施工,這座老樓啥時候能修繕完畢重現舊貌啊?”“昨天我從‘飛機樓’那兒路過,看到主樓與配樓間的空地上在施工,聽說是要利用那個空間建一個小園兒,感覺挺美嘞,修繕后的‘飛機樓’會用來干什么用啊?”……位于鄭州金水區花園路緯五路的“飛機樓”一直以來備受市民關注,近日,有不少鄭州市民向大河報記者咨詢此樓的修繕進度。7月13日,大河報記者來到“飛機樓”施工現場進行實地探訪,獲悉“飛機樓”由于項目自我加壓,改造面積、改造內容增加,工期調整到7月底。
7月13日,大河報記者趕到“飛機樓”施工現場時,看到墻體外立面修繕已經完畢,不少工人正在進行樓下的鋪裝、綠化,此外,“飛機樓”樓體的細節方面還在精雕細琢。
據記者了解,“飛機樓”建于1954年,距今已有67年,因俯視呈“士”字形,狀似一架飛機,故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飛機樓”,“飛機樓”為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舊址。這座老建筑承載了鄭州人的記憶,“飛機樓”在歲月的長河中見證了鄭州金融業的發展。2011年,“飛機樓”入選鄭州市中心城區優秀近現代建筑,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入選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入選原因為“中西完美結合的建筑藝術,鄭州市早期金融類辦公建筑的典型代表”。
“飛機樓”坐東朝西,主樓四層,兩側及后面的配樓為三層,占地面積為1700平方米,正對花園路。原建筑為蘇聯援建設計,設計結合蘇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的風格,在這棟建筑里沉淀了當時中國建筑縮影,因此有很大的保存價值和研究價值。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看到中國元素的窗格、鑄鐵落水口的傳統“回字”紋、中式建筑須彌座等,也能看到蘇式雨棚挑檐、蘇式樓梯間挑檐和中蘇結合的建筑豎向。
“此樓體量龐大、飽經風雨,雖然主體結構保存較好,但該樓外墻墻面、樓頂檐角、各種花雕造型、原裝木質窗欞破損比較嚴重,大多數金屬材質的下水管道也有銹跡。高出地面約1.5米的地基臺有輕微破損,大樓墻體下部的青磚、石材等都有腐蝕。”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工程師孟志強介紹說,結合本次鄭州市“一環十縱十橫”改造項目的主導宗旨,通過采用“修舊如故”的指導理念,遵循“保持建筑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進行修繕。還原“飛機樓”原貌,使其重現當年的風采。
至于為何“飛機樓”修繕工期會長于預期,大河報記者獲悉,因原定三棟建筑外立面貼磚,后又增加三棟建筑外立面貼磚、一處文化游園及人行道面整體鋪裝,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間樹池聯通,四處拆除工作。等于項目自我施壓,擴大了“飛機樓”的改造范圍,所以工期調整到了7月底。
“修繕完工后,‘飛機樓’會做什么用呢?”記者問。“目前還不確定用途,但我們相信這里以后肯定是鄭州的網紅打卡地,修繕后的‘飛機樓’會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孟志強表示。
(梁倩文)